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甲],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不因春瘦。[乙],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注]①次韵:按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②晁补之:北宋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及地方官,曾两度被贬,后退隐家乡。③壅:用泥土或肥料培育植物的根部。④芳醪:美酒。

【小题1】[甲][乙]两处的句子依次是
A.春常不老 纵樽前痛饮B.春常不老  樽前痛饮
C.算春常不老 纵樽前痛饮D.春常不老  纵樽前痛饮
【小题2】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以一“问”起篇,惜春怜春之情,直泻而出。
B.上下阕承接紧密,凡是写到花,都别有一番寓意。
C.词中写惜春情怀,真情贯注,层层铺叙,多有转折。
D.作为婉约词,本词风格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同。
【小题3】结合词意,简析作者为什么“惜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06 11:1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贈盖邦式序

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  “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  “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于长平生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者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鸣,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乌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睹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而观之,岂不信矣!”

“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紉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幕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以书求之 每:常常
B.南浮长淮,大江 溯:逆流而上
C.悼妃子之     恨:怨恨
D.今于其书观之,岂不矣 信:确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有“名”有“字”,“名”是成人后由自己或请名人取的,“字”是出生时由长辈取的。文中用“子长”表达对司马迁的尊敬。
B.楚汉,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为争夺政权而发动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文中借助楚汉相争的描写凸显史记文风的雄健。
C.操觚,原指执简写字,后指作文。其中的“觚”指古人书写时所用的木简。文中强调通过游历观察探求新奇后方可下笔写文章。
D.庖丁,名为丁的厨师。古代称以某种技艺为业的人,常在其名前加上表其职业的词。文中说庄子从庖丁运刀中悟出了养生之道。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直为最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估,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3)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小题4】作者对盖那式提出怎样的写作观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機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