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敏:秀美聪慧B.擿辨:剔抉辨明
C.铨综:选拔罗致人才D.质信:质疑诚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
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
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
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
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质,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反叛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昔 张 说 被 窜 匿 陈 氏 以 免 今 若 诏 书 下 谁 敢 庇 公 愿 公 乘 扁 舟 遁 去 事 宁 乃 出 不 亦 美 乎 陟 慨 然 曰命 当 尔 其 敢 逃 刑 因 谢 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5 02:47: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凑,章敬皇后之弟也,濮州濮阳人。宝应中与兄溆同日开府,授太子詹事,俱封濮阳郡公。凑以兄弟三品,固辞太过,乞授卑官。乃以凑检校太子宾客。累转左金吾卫大将军。大历中,滑帅令狐彰、汴帅田神功相次于理所,时藩方兵骄,乘戎帅丧亡,人情多梗。代宗命凑衔命抚慰,至必委曲说谕,随所欲为之奏请,皆得军民和协。帝深重之。宰臣元载弄权,招致贿赂,丑迹日彰。帝恶之,将加之法,恐左右泄漏,无与言者,唯与凑密计图之。及收载于内侍省,同列王缙,其党杨炎等,皆当从坐籍没。凑谏救百端,言“法宜从宽,一例极刑,恐亏损圣德”。由是缙等得减死,流贬之。贞元十四年春夏旱,谷贵,人多流亡。京兆尹韩皋以政事不理黜官。上召凑,面授京兆尹,即日令视事,经宿方下制。凑孜孜为理,以勤俭为务,人乐其政。时宫中选内官买物于市,倚势强买物,不充价,人畏而避之,呼为“宫市”。掌赋者多与中贵人交结假借,不言其弊。凑为京尹,便殿从容论之,曰:“物议以中人买物于市,稍不便于人,此事甚细,虚掇流议。凡宫中所须,责臣可办,不必更差中使。若以臣府县外吏,不合预闻宫中所须,则乞选内官年高谨重者,充宫市令,庶息人间论议。”上从之。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挞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文敬太子、义章公主相继薨殁,上深追念,葬送之仪颇厚。召集工役,载土筑坟,妨民农务。凑候上顾问,极言之。宗属门吏以凑论谏大繁,恐上厌苦,每以简约规之。凑曰:“若再三启谏,必动宸情,则生民受赐。长吏不言,是为阿旨。如穷民上诉,罪在何人?”议者重之。

——(节选自《新唐书·吴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摘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
B.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摘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
C.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摘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
D.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摘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宾客,为太子东宫属官,唐代始置,主要职责为调护、侍从、规谏等。
B.殁,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殁”。
C.流贬,流放贬谪,古代责罚官员的方式。流,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D.内官,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或宫中的女官属、宦官,有时也可以指地方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凑谦虚退让。他与兄吴溆同日建立府署,选置僚属,授任太子詹事,都封为濮阳郡公,他认为兄弟都官封三品,恩宠过分,坚决推辞。
B.吴凑宽厚仁慈。宰相元载犯罪,同列王缙、党羽杨炎等人都该连坐抄没全家,他百般劝谏解救,王缙等人被贬谪流放,得以减免死罪。
C.吴凑深受器重。皇上准备依法惩办元载,担心身边的人可能泄露消息,只与他一人秘密商议;任命他为京兆尹,当即颁布制书令其上任。
D.吴凑忠直谏诤。宫市扰民,他上奏请求谨慎挑选宫市令;皇上为文敬太子、义章公主筑坟妨害农事,他不顾族人、属吏劝阻,竭力进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宗命凑衔命抚慰,至必委曲说谕,随所欲为之奏请,皆得军民和协。
(2)长吏不言,是为阿旨。如穷民上诉,罪在何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耽传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  署:暂代官职
B.乃规旄钺    规:谋划
C.耽每畋,从数百骑     畋:打猎
D.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 亡:逃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下诏让樊泽取代贾耽为帅,张献甫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当李纳的士兵路过滑州时,贾耽的手下建议让他们住在城外,页贾耽却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采纳。
D.贾耽熟悉地理,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小题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小题4】请简要概括贾耽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虞卿第进士、博学宏辞,为校书郎。抵淮南,委婚币焉,会陈商葬其先,贫不振,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擢累监察御史。
穆宗初立,逸游荒恣,虞卿上疏曰:“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况今北虏方梗,西戎弗靖,两河有疮痏之虞,五岭罹氛厉之役。人之疾苦积下,朝之制度莫修。边亡见储,国用浸屈,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陛下初临万几,宜有忧天下心。自古天子居危思安之心同,而居安虑危之心则异,故不得皆为圣明也。”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宰相因是贺天子纳谏,然不能用也。
俄诏行劳西北边。还,迁侍御史,改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进吏部。会曹史李賨等鬻伪告,调官六十五员,赃千六百万以上,虞卿发其奸,賨等系御史府。而虞卿亲吏尝受二百万,亡命,私奴受三十万,虞卿缚奴送狱。三司严休复、高釴、韦景休杂推,賨等皆诛死。虞卿坐不检下免官。
虞卿佞柔,善谐丽权幸,倚为奸利。岁举选者,皆走门下,署第注员,无不得所欲,升沈在牙颊间。太和九年,京师讹言郑注为帝治丹,剔小儿肝心用之。民相惊,扃护儿曹。帝不悦,注亦内不安,而雅与虞卿有怨,即约李训奏言:“语出虞卿家,因京兆驺伍布都下。”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周比,因傅左端倪。帝大怒,下虞卿诏狱。于是诸子弟自囚阙下称冤,虞卿得释,贬虔州司户参军,死。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五,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主编许嘉璐,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延确的一项是( )
A.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丙作色荒/外作禽荒。
B.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C.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D.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宏辞,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科目。明经、进土都曾是科挙考试中的科目。
B.穆宗,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指的是古代皇帝去世之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戎,我国古代对西方少数名族的称呼。在古代也常用“东狄“南蛮”分别指东、南方的少数民族。
D.礼部,六部之一。分礼部、祠部、主客、膳补四曹,掌管礼仪、祭享、贡举等职,长官为礼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虞卿尽忠直言。穆宗刚刚即位时,喜爱玩乐、没有节制,杨虞卿劝谏皇帝要房安思危,并大但地指出并非所有帝王都能够成为明君。
B.杨虞卿敢于揭发。在吏部的时候,杨虞卿不但揭发检举了曹史李贇等人买卖伪造文书的行为,还亲自将自己的贪污的奴仆绑送到官府。
C.杨虞卿结党营私。杨虞卿擅长倚附权贵、谋求利益,科考前,常有人到他的门下奔走。李固言在得到机会时便就此向皇帝进谏,使之下狱。
D.杨虞卿后代显贵煊赫。杨虞卿几个儿子考中进士,在他兄弟杨汝士之后,更出现了族中数十人任重要官职、兄弟门前都立着门戟的盛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会陈商葬其先,贫不振,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元膺传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姿仪瑰秀,有器识。 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因泣,元膺恻然,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如期而至。自是群盗感愧,悉避境去。

元和中,累擢给事中。俄为同州刺史。既,帝逮问政事,所对详诣。明日,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李籓、裴垍谢,因言:“陛下及此,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昧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未几,兼皇太子侍读,进御史中丞。拜鄂岳观察使。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入拜尚书左丞。度支使潘孟阳、太府卿王遂交相恶,乃除孟阳散骑常侍,遂邓州刺史,诏辞无所轻重。 元膺上其诏,请明枉直,以显褒惩。

江西裴堪按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不覆讯而贬。元膺曰:“观察使奏部刺史,不加覆,虽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请遣御史问,宰相不能

选拜东都留守。故事,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或上言:“用兵讨淮西,东都近贼,损其仪,沮威望,请比华、汝、寿三州。”帝不听,并三州罢之。留守不赐旗甲,自此始。都有李师道留邸,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元膺禽破之。始,盗发,都人震恐,守兵弱不足恃,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意气闲舒,人赖以安。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皆趫悍善斗,号曰“山棚”。权德舆居守,将羁縻之,未克。至是,元膺募为山河子弟,使卫宫城,诏可。

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自将,监军及中人往来者,无不严惮。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礼。以疾改太子宾客。居官始终无訾缺。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日岁旦不得省,为  恨:痛恨
B.既,帝逮问政事 谢:辞别
C.江西裴堪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  按:审查
D.宰相不能   夺:改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吕元膺担任蕲州刺史,答应了囚徒的请求,不顾下属的劝阻,坚持让囚徒回家和父母一起过大年初一。
B.吕元膺担任鄂岳观察使,曾经在夜间登城巡视,守城人因无法辨认,不许他登城。第二天,提拔守城人做了大将。
C.吕元膺担任东都留守时,打破惯例,免除了旗甲仪仗。尽管有人反对,皇帝却没有听从,并且罢免了华、汝、寿三州的守将。
D.吕元膺担任吏部侍郎时,在朝廷上神态庄重,立身端正,名望很高,处理事务非常合宜,人们佩服他做事得体。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吕元膺形象的主要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注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②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节选自《新唐书·崔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B.《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周易》和《春秋》六部经书。
C.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事宜。
D.赠,追赠,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B.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C.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D.崔郾居室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