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
①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
②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②挼,ruó,揉搓。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
B.“常插梅花醉”,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C.“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D.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小题2】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3 06:0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对《醉花阴》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诉说了词人在重阳佳节这一天,从白天“愁”到深夜的情景。“愁”什么?没明说。但从守着香炉挨时光和玉枕独眠,可以体会到词人的孤寂之苦。
B.“暗香盈袖”四个字衬托了词人愁苦的心境:若是欢快热闹的场面,淡雅的“暗香”是很难闻到的;唯其孤独冷清之境,才能体会到“暗香”充溢衣袖。
C.由“暗香”而至赏菊(黄花),由赏菊而至观照自身:在风雨中摇曳飘零的菊花啊,花瓣细长而纤弱,实在惹人怜爱,观照诗人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憔悴比菊花更甚,怎不令人销魂?
D.全词刻画了一个文静、贤淑的妇女形象:思念丈夫,却不埋怨丈夫;让思念折磨自己,也不从笔下流出“思念”的字眼。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
①
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小题1】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
同类题3
阅读李清照的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 春情
①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
②
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
③
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①这首词作于诗人南渡之前,丈夫赵明诚出仕在外。②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③扶头酒:容易饮醉的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三句写词人所处的环境,景象萧条,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兼以细雨斜风,则心境之凄苦,更觉怆然。
B.柳和花用“宠”“娇”来修饰,运用拟人手法,垂柳繁花,犹得天宠,备受人爱,表达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关心。
C.风雨之夕,词人饮酒赋诗,借以排遣愁绪,诗成酒醒之后,心境发生变化,一扫前愁,别有一番悠闲的欣喜。
D.下片写词人枯坐愁闷,恹恹入睡了又感罗衾不耐春寒,渐渐从梦中惊醒,辗转难眠的忧愁和凄然溢于言表。
【小题2】词中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的氛围,这是词人血和泪的倾吐,也是其后期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消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词人的故乡在北方,而词人此时流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梧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了。“点点滴滴”写出了“顿挫凄绝”之感。
D.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北宋
李清照(1084-1155)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