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李商隐的《赠柳》,按要求回答问题。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郅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2)试分析“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一句的表现手法?
(3)作者借柳树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突出了什么主旨?运用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不相同的是
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李贺小传

[唐]李商隐

长吉(李贺)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歘②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㶿㶿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③,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规矩法则。②欻:突然。③奉礼太常:唐代官职,从九品上。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
(1)恒小奚奴 (2)如此 (3)之,长吉气绝 (4)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1)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2)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小题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贺写诗善于捕捉灵感,随时记录所见所得,不拘泥规矩约束。
B.太夫人赞同李贺的创作态度,认为唯有呕心沥血才能写出佳作。
C.关于李贺临终前的故事虽然荒诞离奇,但作者却以为真实可信。
D.李贺英年早逝,怀才不遇,本文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感情深挚浓烈,请对其写作特点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第三句中的“丁香”具有怎样丰富的内涵?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②参差:指鸟振翅飞翔。
【小题1】这首诗写到的“莺”诗人称之为“流莺”,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的?
【小题2】这是一首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比喻(或象征)是其主要手法。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手法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③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此处暗指朝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诗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
B.次句继续写紫菊;“融融”写出菊花花团锦簇;“冶冶”写出菊花花事将过,花瓣下垂打蔫之态。叠词连用,有音韵流转之美。
C.李商隐用典自然,毫无削切之迹,晦涩之感。颔联巧用陶渊明和罗含的典故,既是写菊,也是借以表达自己辞官归隐、回归田园的喜悦,淡泊名利、无意仕途的情怀。
D.颈联“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李商隐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这并不能使诗人彻底失望。但是他实在担心时不我与,光阴迅速,多少有些迟暮之感。
E.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句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
【小题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小题1】颔联写贾生、王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尾联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代诗歌阅读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①玉梯:指玉楼,即华丽的楼阁;同时也是楼梯的美称。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
B.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一位女子的诗,诗中描绘了离别后诗人孤独寂寞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淡淡的愁思。
C.从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怜惜世间万物,因为芭蕉不舒展,丁香不开放而忧愁。
D.这首诗写思妇之离愁,是作者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
E. 丁香既指眼前所见之景,也喻指诗中的人物,“丁香结”写其愁怨与思念。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