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小题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马嵬(其二)》,完成小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小题1】《马嵬》诗是写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自缢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事件?
【小题2】仔细阅读《马嵬(其二)》一诗,谈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小题1】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小题2】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啼鹃,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第三、四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意在说明或表现什么?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锦瑟》,完成下面小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不知原因,没有来由。
B.望帝春心托杜鹃 春心: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C.庄生晓梦迷蝴蝶 晓梦:早晨将醒来前做的梦。
D.此情可待成追忆 可待:岂带待,反问之词。
【小题2】下面是对《锦瑟》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理解,有误的是
A.运用了比兴手法,由锦瑟生发了对自己人生的回忆。
B.“五十弦”喻往事繁多,其中也隐含已逝的年华很多。
C.由于诗人慨叹自己已年逾半百,才会有下文的忆旧的心理。
D.无端的锦瑟弦更长,音更优美绵长,有绕梁三日之神妙。
【小题3】下面是对诗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醒来以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啼声凄婉。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鹃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月,月本天上明珠。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阳光的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此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小题4】下列各句中对《锦瑟》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大意是,一晃我年已半百,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诗人回想往事禁不住眼泪如珠地流下,往事如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篇首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小题5】首联的“华年”有何含义?它与诗的主题是何关系?
【小题6】“沧海月明珠有泪”共有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小题7】尾联向来为人称道,试析其妙处所在。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业期间。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
【小题1】颔联是从哪两个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请做简要分析。
【小题2】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锦瑟》思考问题
【小题1】第一联,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小题2】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文章引用了4个典故,一是________________,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___________,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三是____________说明自己的才华不为世用,四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理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表现了作者一种矛盾的心理,对于高洁的感情,诗人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诗人又无法亲近它,只好哀叹。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蓝田日暖玉生烟
B.空闻虎旅传宵柝
C.不及卢家有莫愁
D.庄生晓梦迷蝴蝶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
【小题1】诗歌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这种从表达顺序上来说,
属于_____________
【小题2】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主要是讲述了马嵬之变的内容,在这首诗歌当中,运用了3组的对比,其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在对比中见出讽刺之意。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马嵬(其一) 李商隐
冀马燕犀[注]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注] 冀马,出自《左传》:“冀之北土,马之所生。”燕犀,出自郑玄的《〈周礼〉注》:“燕近强胡,习于甲胄。”此处“冀马燕犀”是用典,暗指安禄山起兵。
【小题1】本诗中“自埋红粉自成灰”一句,有人称两个“自”字凄然。结合有关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2】李商隐的这两首诗都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为抒情对象,抒发的情感和采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