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 李商隐(813-858)
- 《无题》
- 《贾生》
- 《夜雨寄北》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杂诗
无名氏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李商隐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小题1】对下面的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两首诗的第三句都紧承一、二句,给人无尽的凄凉漂泊之感,同时引出下文的内容。
【小题2】这两首诗的 最后一句在写作手法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杂诗
无名氏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李商隐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小题1】对下面的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甲诗前两句语言含蓄、朴素,“暮角声”“旅人情”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的“情”因角声而愈发凄苦,边塞的“声”因客情而愈见悲凉。 |
B.甲诗前两句中,“无定河”“赫连台”以其所处地域和所能唤起的对战争的联想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战死沙场的战友的怀念。 |
C.乙诗开篇,一个“远”字,不仅写诗人行程之遥,更有意让人有“远”思“寒”,塑造了苦寒之时孑然一身、行囊单薄的诗人形象。 |
D.乙诗第二句是细节描写,采用从对方写起的手法表现诗人对妻子的强烈怀念之情以及诗人的内心的悲凉情怀。 |
【小题2】这两首诗的 最后一句在写作手法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⑴这首诗多用“照应”的手法,结合全诗赏析。
⑵有人说这首诗是寻隐者“不遇”有人说“遇”,说说你的看法。
⑶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⑴这首诗多用“照应”的手法,结合全诗赏析。
⑵有人说这首诗是寻隐者“不遇”有人说“遇”,说说你的看法。
⑶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小题2】为什么诗人“亦拟村南买烟舍”?请结合全诗说明。
子初郊墅①
李商隐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
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
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
注释:①此诗是作者在朋友子初郊外的别墅所作。【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虚写子初念我之情殷殷,次写我离城访友之意切切,起笔不同凡俗。 |
B.颔联写冬雪犹未消融,与墙边泉水相映,斋钟不歇,云雾缭绕,景色宜人。 |
C.第五句从近处着笔,细写竹柏影子的浓淡参差,让人想见光与影的和谐律动。 |
D.第六句从远方落墨,写郊墅外渔歌樵唱,时断时续,隐约可闻,一派宁静。 |
E.尾联希望两家子孙相约事农,诗歌起于友情,结于友情,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小题2】颔联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幽居冬暮
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注:李商隐入仕后受人猜忌,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只是做些幕僚工作。此诗是诗人晚年罢盐铁推官后,还郑州闲居时写下的。【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人使用“晓鸡”“寒鹜”“急景”等意象勾勒画境,表情达意,和柳宗元![]() |
B.这首诗没有李商隐诗歌惯有的隐晦迷离的特点,没有对语言进行刻意锤炼,甚至有些枯燥平淡,却真实表现了李商隐的人生境况和人生追求。 |
C.首联借羽翼摧折的鸟儿比喻遭受挫折的自己,以“寂寞”概括自身感受,交代了诗人身心交瘁的状态,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
D.颈联“暮”字和诗题中“冬暮”照应,既是写冬季日短、暮色很快来临的情景,也是在写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也进入了衰颓的晚境。 |
E.尾联卒章显志,感叹自己早年时就怀有匡国济世之志,却难以实现,其中“匡国分”使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超越了个人私情,升华了主旨。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愚生二十五年矣。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常悒悒不快,退自思曰: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邪?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凡为进士者五年。始为故贾相国所憎,明年病不试,又明年复为今崔宣州所不取。居五年间未曾衣袖文章谒人求知必待其恐不得识其面恐不得读其书然后乃出。
(节选自李商隐《上崔华州书》)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居五年间未曾衣袖文章谒人求知必待其恐不得识其面恐不得读其书然后乃出。
【小题2】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与_______合称“小李杜”。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关于“为文”的观点。
愚生二十五年矣。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常悒悒不快,退自思曰: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邪?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凡为进士者五年。始为故贾相国所憎,明年病不试,又明年复为今崔宣州所不取。居五年间未曾衣袖文章谒人求知必待其恐不得识其面恐不得读其书然后乃出。
(节选自李商隐《上崔华州书》)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居五年间未曾衣袖文章谒人求知必待其恐不得识其面恐不得读其书然后乃出。
【小题2】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与_______合称“小李杜”。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关于“为文”的观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⑥,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意韵深微;语言风格上和李商隐的《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
【小题3】【小题4】本诗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⑥,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
D.尾联回忆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
【小题3】【小题4】本诗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谒山①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②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注:①谒山:指拜谒名山之意。②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此诗是诗人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联系最后两句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小题3】仿照例句,另写一段感悟人生的话。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或相近。
[例句] 人生何其短暂。在人生的起点站上,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彷徨,去感伤。举起手来,留住年轻,留住我们生命的每一次感动,因为我们不要做时光的奴隶。
谒山①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②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注:①谒山:指拜谒名山之意。②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此诗是诗人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联系最后两句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小题3】仿照例句,另写一段感悟人生的话。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或相近。
[例句] 人生何其短暂。在人生的起点站上,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彷徨,去感伤。举起手来,留住年轻,留住我们生命的每一次感动,因为我们不要做时光的奴隶。
下面《马嵬坡》是李商隐同时代诗人郑畋的诗作,请将其与李诗《马嵬二首》比较,说说二者在立意上有什么不同?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注释:①玄宗回马:指唐玄宗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从四川回长安途中经过马嵬坡的杨贵妃墓。②云雨难忘:指唐玄宗对被赐死的杨贵妃未能忘怀。③日月新:指安史之乱被平定,山河重光。④景阳宫井:指陈后主,在隋兵打进金陵时,他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俘虏。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注释:①玄宗回马:指唐玄宗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从四川回长安途中经过马嵬坡的杨贵妃墓。②云雨难忘:指唐玄宗对被赐死的杨贵妃未能忘怀。③日月新:指安史之乱被平定,山河重光。④景阳宫井:指陈后主,在隋兵打进金陵时,他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