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①玉梯:指玉楼,即华丽的楼阁;同时也是楼梯的美称。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
B.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一位女子的诗,诗中描绘了离别后诗人孤独寂寞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淡淡的愁思。
C.从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怜惜世间万物,因为芭蕉不舒展,丁香不开放而忧愁。
D.这首诗写思妇之离愁,是作者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
E. 丁香既指眼前所见之景,也喻指诗中的人物,“丁香结”写其愁怨与思念。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14 04:0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李商隐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憀
①
,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
②
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注 ①憀(liáo):依赖。②争:怎,怎么。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标题中,“离亭”点明分别时所在之地;“赋得”是古人诗题常用语,有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B.《其一》首句中的“无憀”是“无所依赖”的意思,指离愁别绪,诗句是说暂且借着这杯酒驱遣离愁。
C.《其一》第二句语带双关,柳叶如眉,柳条似腰,与第四句表达的“爱惜柳条不要攀折”之意相呼应。
D.《其二》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杨柳风姿,无论在烟雾中,还是在夕阳下,都千枝万缕,依依有情。
E. 《其二》后两句写出了杨柳善解人意,为了报答行人,宁愿被折至“休尽”,从而一半相送一半迎归。
【小题2】这两首诗都写离别,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游
①
李商隐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
②
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③
。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②庾郎:为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年轻时有经世大略,后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庾征西。③《古诗》:“青袍似春草。”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首诗为春游即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景与人互相映衬,气脉通畅。
B.首联状写两幅画面,表现骏马疾驰的轻快与俊逸,白鸟飞翔长川的艰难,画面隽永。
C.“烟轻惟润柳”所表现的意境与韩愈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风滥欲吹桃”描写的是暮春时候疾风吹落桃花的情景,给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E. 颈联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意蕴深远,含蓄地写出作者的心事,为下联铺垫蓄势。
【小题2】(小题2)这首诗格调高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②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③竟未休。
(注):①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②回:挽回,扭转。③鹓雏:《庄子·秋水》中提到的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像凤凰的鸟。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绿树与洲渚连接的阔大之景,乃登楼所见。
C.颔联用典,借助贾谊、王粲的人生际遇,抒发了自己要像他们一样于逆境中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颈联的“永”字用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功力颇近杜诗。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落花
①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业期间。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
【小题1】颔联是从哪两个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请做简要分析。
【小题2】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李商隐(813-858)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