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荔枝图》序

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小题1】作者白居易,号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本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把树形比作车子的帷幕与篷子,使人想见荔枝树的绿荫蔽日的圆圆树冠。
B.用桂树叶比荔枝树叶,使人想见其形状、质地、色泽。
C.果实用朱砂作比,使人想见其颜色的红颜
D.花朵用葡萄作比,使人想见其花团相聚成串的形状。
【小题4】简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作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②臧生: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③宁子: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④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⑤照乘:珠名。语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指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大明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二句单刀直入,起笔入题,提出本诗议论的核心问题。“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B.颈联以“草萤”“荷露”自比,表达自己身份低微、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匡扶社稷的遗憾。
C.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不取”“可怜”又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D.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形象化,虽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
(2)本诗题为“放言”,“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请简要赏析诗人是怎样畅快地抒情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由于杜甫与他诗风相近,人们并称他们为“李杜”。
B.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苏幕遮”等;题目要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C.《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长恨歌》都是乐府诗。后来,由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圣”之称,李白有“诗仙”之称,王维有“诗佛”之称,李贺有“诗鬼”之称。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号称“李杜”,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李白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初。在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全首八句。每句五字的,称五言律诗;七字的,称七言律诗。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每句之内,句与句之间的平仄调配,都有一定的格式。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邻韵通押。
B.绝句亦称“截句”、“断句”。近体诗的一种。全首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押韵和声律要求均同律诗。绝、截、断均含短截之义,故有截取律诗一半而成之说。或截首尾两联,或截中间两联,或截上半首,或截下半首。以截取首尾两联较为常见。
C.《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作品集,这是以诗人的籍贯来命名的。
D.宋代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画的评论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某些山水诗和风景画,都是以自然客体为对象,就观赏者角度来说,它有某种相通的地方,某些描绘自然客体的诗篇,在观赏者角度的接受过程中,往往回原为具体的形象的画面。这种共通性,亦就是“诗中有画”的基本意思。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由于草率出兵,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情景默写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年秋重题白莲
白居易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 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作者在秋天为从吴州移栽到伊水多年后依然生机勃勃的白莲写下的赞美之作。
B.诗歌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莲房的饱满丰实以及翠钿圆扇般的绀叶迎风摇摆的情景。
C.本是供进藕,今为寄生莲,颔联极言白莲变化巨大,为下文写“移根”“结子”作铺垫。
D.诗歌遣词造句极为讲究,前三联都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对仗工整且不呆板,音韵和谐。
E. 尾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池中白莲、旧日采花船表达对江南的思念、往昔生活的怀念。
【小题2】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白莲形象?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取材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①微之:即作者好友元稹,此时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 左降:贬官
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方寸:衣食
C.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殚:尽
D.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弥:满
【小题2】下列各句中对于“书”字含义的理解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B.计足下久不得仆书
C.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D.今夜封书在何处?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顷所牵念者  平生所好者
B.且云危惙之际 君知之乎
C.微之于我也   流水周于舍下
D.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平生故人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文第二段复述了微之信札的内容和作者被贬后写给微之的诗的内容,表现了朋友之间深切的思念、深厚的友情。
B.作者记录“三泰”之事,描述了自己贬官之后的闲适生活,表面写得泰然处之,实则难掩内心的痛苦之情。
C.这封信结尾处把写此信时的心情和在京华时写信的心情做了对比,以“笼鸟槛猿”自喻,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
D.信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微之微之”,反复呼唤受信人的名字,亲切动情,表现出写信人和受信人不同寻常的关系。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
②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小题6】简要概括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中“三泰”的内容(每条不超过四个字)。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寄宇文判官
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小题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
【小题2】人们评价这首诗“平淡之中见真情”,请结合后两联简要阐述。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