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 白居易(772-846)
- 《秦中吟》
- 《长恨歌》
- 《琵琶行》(并序)
- 《钱塘湖春行》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览卢子蒙①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白居易
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
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
闻道咸阳坟②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注】①卢子蒙侍御:卢子蒙,作者友人,姓卢名贞;微之,即元稹,字微之,别称元九,为作者挚友。②咸阳坟:大和五年七月,元稹卒于鄂州,葬于咸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本诗有叙有议,着重刻画主观心理,以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将细微深婉的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
【小题2】请从情景关系这一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尾联。
览卢子蒙①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白居易
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
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
闻道咸阳坟②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注】①卢子蒙侍御:卢子蒙,作者友人,姓卢名贞;微之,即元稹,字微之,别称元九,为作者挚友。②咸阳坟:大和五年七月,元稹卒于鄂州,葬于咸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标题交代了本诗写作缘由:阅览卢侍御旧诗,发现卢侍御与元微之唱和之作,而抚今追昔写下这首七律。 |
B.首联说自己与卢贞有相见恨晚之感,早年听到挚友元稹吟诵卢诗,追溯往事,借元稹以引出卢贞。 |
C.颔联用对偶手法说今日与卢贞聚首,批阅卢贞的旧卷,多有赠元稹之诗,为后文写元稹去世做铺垫。 |
D.颈联直抒胸臆、言浅意丰:思念故友,两人情难自禁而老泪纵横,别有一种伤心之事,实难探知。 |
【小题2】请从情景关系这一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尾联。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时,大弦声音如急雨般浊杂粗重,小弦声音如私语般轻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峰、天、松、壁等意象,以极度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来形容山峰的高峻和地势的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叙写昔时种种伤感的事情值得回忆,然而在当时对这些只是惘然一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时,大弦声音如急雨般浊杂粗重,小弦声音如私语般轻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峰、天、松、壁等意象,以极度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来形容山峰的高峻和地势的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叙写昔时种种伤感的事情值得回忆,然而在当时对这些只是惘然一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和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
B.李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以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情感充沛,常常用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出壮丽奇谲的境界。后世称他为“诗仙”。 |
C.杜甫,字子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
D.白居易,字乐天,号易安居士。他的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余杭形胜
(唐)白居易
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注】梦儿亭:指梦谢亭,今不存,“谢”指谢灵运。教妓楼:不详,“苏”指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解说、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本诗既抒发了作者对形胜之地余杭的热情赞美,也透露了自己苍然老去的淡淡愁绪。
【小题2】本诗是怎样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扣住题目“形胜”二字写余杭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余杭形胜
(唐)白居易
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注】梦儿亭:指梦谢亭,今不存,“谢”指谢灵运。教妓楼:不详,“苏”指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解说、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来自诗歌首联前四字,这种情况与《诗经·小雅·采薇》取章首二字为题类似。 |
B.第二联对仗精巧,如“荷花”与“松树”的名物对,“三十”与“一千”的数字对。 |
C.第三联运用典故,以梦儿亭的“古”对比教妓楼的“新”,突出余杭风光的美丽。 |
D.当时同游诸人皆当盛年,唯自己年华老大,从尾联“独”字可见诗人内心的不平衡。 |
【小题2】本诗是怎样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扣住题目“形胜”二字写余杭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逢元夜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小题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逢元夜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
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 |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
D.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小题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白居易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①鹤氅②人。
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十分满盏黄金液③,一尺中庭白玉尘④。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
【注】①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②鹤氅(chǎng):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是名士才穿的服装。③黄金液:指酒。④玉尘:喻雪。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尾联中的“此”,是指代上句“一尺中庭白玉尘”所描写的情景。
【小题2】从全诗来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中对雪的描写对表现诗人的感情起什么作用?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白居易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①鹤氅②人。
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十分满盏黄金液③,一尺中庭白玉尘④。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
【注】①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②鹤氅(chǎng):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是名士才穿的服装。③黄金液:指酒。④玉尘:喻雪。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见访”是敬词,称别人访问自己,是“拜访”的意思。 |
B.首句中“可怜”与“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意思相同。 |
C.“鹅毛雪”不仅是写景,也衬托出“高情鹤氅人”志趣的高洁。 |
D.颔联、颈联都对仗工整,词性、句型等方面都分别整齐相对。 |
【小题2】从全诗来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中对雪的描写对表现诗人的感情起什么作用?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描述凭借天险蜀道易守难攻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 。
(3)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能够充分体会琵琶乐曲中的情感的原因是: 。
(1)李白在《蜀道难》描述凭借天险蜀道易守难攻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 。
(3)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能够充分体会琵琶乐曲中的情感的原因是: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小题1】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是通过诗中哪些词语渲染出来的。
【小题2】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这首绝句却一反常态,四句中用三个“灯”字,但我们读来丝毫不感到重复,试作一点分析。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小题1】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是通过诗中哪些词语渲染出来的。
【小题2】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这首绝句却一反常态,四句中用三个“灯”字,但我们读来丝毫不感到重复,试作一点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了我国封
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了我国封
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A.《蜀道难》的开篇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的作用是,表达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表现了开路之难,赞扬了开路者的勇气。 |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
C.《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音乐之美。 |
D.小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