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①风标,风度节操。
(1)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仙鹤的美的?请作简要分析。
(2)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结合全诗内容,概括最后一联所表达的感情。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数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簪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古代散文选》)

[注释]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篚:竹制的盛器。④簪: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⑤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⑥封:培土。

【小题1】庭院中的竹子“枝叶殄瘁,无声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小题2】“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写作目的?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注]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
B.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这里的“闲”是怡养天性的悠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
C.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
D.这首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
【小题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

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白居易

昔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

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泪眼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

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注:①微之,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元九)的字。白居易写此诗时,元稹已去世十年了。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翻阅卢子蒙的诗集,发现不少卢与元的唱和诗作,不禁悲从中来,写下此诗。
B.首联叙写了多年前元稹与卢子蒙一起论诗衡文,相识恨晚的情景,其景如在昨日。
C.颔联写诗人此时与卢君聚首,披阅诗卷,发现很多赠元稹的诗,为下文做了铺垫。
D.尾联为虚写,写听说元稹坟上的白杨枝已三丈长了,宕开了诗境,与上文虚实相生。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诗人真挚深刻的悼念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作《琵琶行》次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
【小题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C.“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
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小题2】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楼月①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①本诗为白居易给元稹的赠答诗,时元稹在外任职,曾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后来,白居易作《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在题下标注:“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唯予与元知之耳。”这首七律《江楼月》是其中第五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通篇都从对方入笔,表达的是双方的思念之情,别具一格。
B.首联以明月之夜,清辉照人,引出离人幽思,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见月伤别。
C.诗歌颔联以“一宵”言“相忆”时间之长,以“潜”表思念之深。“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别出心裁。
D.诗歌尾联以“今朝”“方”表示后悔寄诗之迟,“共语”和“同悔”又蕴含双方绵长的友谊与思念,感人至深。
【小题2】诗歌颈联与李清照《一剪梅》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爇(ruò):焚烧②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是一年最后的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B.诗人年老衰颓、旧病复发,在本应辞旧迎新的时节却因新愁旧绪涌上心头而无法入眠。
C.“雁默先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德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无可奈何。此时只能借酒来宽慰自己,希望暂时摆脱烦忧。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颜处士墓白居易

向坟道径没荒榛,满室诗书积暗尘。

长夜肯教黄壤晓,悲风不许白杨春。

箪瓢颜子生仍促,布被黔娄死更贫。

未会悠悠上天意,惜将富寿与何人?

[注]①处士:有才学而隐居不仕者。②黄壤:指黄泉。③黔娄:战国时齐隐士。鲁恭公曾聘为相,齐威王请为卿,皆被其拒绝。后隐居济之南山,家徒四壁,励志苦节,安贫乐道。《列女传•鲁黔娄妻》载:黔娄死,曾子往吊见以布被覆尸,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荒榛埋没通往坟墓的道路,满室诗书灰尘堆积,表明颜处士已辞世多年。“没”“积”两字透出悲凉之意。
B.颔联意为“漫长的黑夜可以让黄泉下的人苏醒,悲伤的风儿却不许白杨逢春”,移情于物,抒发无限悲痛之情。
C.尾联反映出诗人对福寿、官场的无情嘲讽,与韩愈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样,直打胸臆。
D.本诗把描写、叙述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用典精当,语言总体上较为通俗易懂,表达了对颜处士的悼念之情。
【小题2】本诗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江畔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①明日是清明。

[注]:①下邽,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江畔风景,从嗅觉、触觉、视觉着笔,洋溢着醉人的春天气息。
B.“往年”紧承“帝京”,但未展开,即以“不宜”转折,点出此刻心情。
C.树下闻莺,江头信马,表现出在美景中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的过程。
D.本诗中虚实不断转换,曲折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平淡中意味深沉。
【小题2】本诗尾联说“忽见紫桐花怅望”,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怅望”的原因。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山

白居易

久病旷心赏,今朝一登山。

山秋云物冷,称我清赢颜。

白石卧可枕,青萝行可攀。

意中如有得,尽日不欲还。

人生无几何,如寄天地间。

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

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注]掩关:坐关,原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诗人久病初愈后秋日登山的见闻与感受,首联写诗人登山赏景,心旷神怡。
B.“山秋云物冷”凸显了秋山的特征,山之清冷与“我”之清瘦、赢弱相互映衬。
C.“白石”两句写山行时可卧可行,叙写了山行的乐趣,突出诗人悠然自在的情趣。
D.诗歌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抒发感慨;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
【小题2】“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两句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