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初。在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全首八句。每句五字的,称五言律诗;七字的,称七言律诗。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每句之内,句与句之间的平仄调配,都有一定的格式。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邻韵通押。
B.绝句亦称“截句”、“断句”。近体诗的一种。全首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押韵和声律要求均同律诗。绝、截、断均含短截之义,故有截取律诗一半而成之说。或截首尾两联,或截中间两联,或截上半首,或截下半首。以截取首尾两联较为常见。
C.《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作品集,这是以诗人的籍贯来命名的。
D.宋代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画的评论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某些山水诗和风景画,都是以自然客体为对象,就观赏者角度来说,它有某种相通的地方,某些描绘自然客体的诗篇,在观赏者角度的接受过程中,往往回原为具体的形象的画面。这种共通性,亦就是“诗中有画”的基本意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25 08:43: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本诗为白居易给元稹的赠答诗,时元稹在东川任职,曾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首联开门见山地点出元白二人所处的地点,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相距遥远。故虽是一般明月,却不能聚在一起共同观赏,伤别之情顿生。
B.“两地阴晴远不知”从人的离合联想到月的阴晴圆缺:人在两地,距离遥远,景象有别,以此晴彼阴的想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忧之情。
C.“一宵光景潜相忆”一句中,“一宵”表现“相忆”时间之长;“潜”写出了深思的神态。诗人思念友人,以至夜不能寐,情感表达朴实真挚。
D.尾联中“今朝”和“方”表明懊悔寄诗之迟,暗示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同悔”表明白居易对元稹的思念之情更为深沉,感人至深。
E.这首诗别具一格,虽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却表现了双方的思念之情;且情景高度融合,语言真率自然,不事雕饰而情致曲尽。
【小题2】请从虚实角度赏析第三联“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