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署否,比君茅含校清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诗人远观所见:“茫茫”二字合“夕”字而来,日暮时分,海天相接,朦朦胧胧;山势连绵,水面广阔,景象旷远。
B.颔联中,诗人的视线由远而近,“灯火万家城四畔”借万家灯火表现了城市异常繁华的景象,场面蔚为壮观,诗人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C.“星河一道水中央”承上句而来,写出了江边灯火在水中的倒影随着水波若隐若现,犹如星光闪烁,与上句情景相映成趣。
D.尾联表达了置身江楼可消除暑热的喜悦,与朋友所居茅舍相比更加清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朋友所处简陋、恶劣环境的深切同情。
【小题2】赏析“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联。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的内容,根据要求完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小题1】作者描摹声音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结合内容分析
【小题2】找出文中声音急剧变化的两句内容,并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下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青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表达对知心朋友离去的伤怀,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小题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晚泊
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注)此诗为作者被贬江州时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暮停舟,放眼江岸,苦竹缭绕,芦苇丛生,诗人思绪万千。
B.弃舟登岸,青苔满地;回首江面,浪高掀天,扣题之“风雨”。
C.诗人年过半百,飘零蛮荒,万事回首总成空,谪居愁思顿生。
D.本诗语言浅近,蓄势自然,尾联铿然如裂帛,情景融合有致。
【小题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本诗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气势雄伟,境界开阔,既照应了标题中的“夕”“望”二字,又总领全篇。
B.“灯火万家城四畔”,此句表现了当时杭州城市经济繁荣,人烟稠密,百姓安居乐业。
C.“星河一道水中央”写与灯影交相辉映、倒影于水中的星河,天上人间,如梦似幻。
D.本诗表现了诗人为官的愉悦自得,与《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有相通之处。
【小题2】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试简要分析诗人是用江楼的哪两个长处邀请朋友前来共饮的。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内容,完成文后小题。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学了舒婷的《致橡树》,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两句是《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其中的“卷”和“拂”用得最为精到,是用“卷”不走、“拂”不去的月光来写思妇内心无法排遣的离愁。
B.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这两句是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的诗句,上一句写隐者所处的环境,石门连接着松林间的小路,清幽寂静,下一句写隐者也就是诗人的独来独往的寂寞和孤独。
C.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这两句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句子,其中的“殷勤”意思是苦苦地,想方设法地,与“临别殷勤重寄词”中的“殷勤”不同,后者指“恳切”。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是杜甫《旅夜书怀》中的诗句,此二句与前两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写近景相比是写远景,而且意境雄浑空旷,极有气势,你看:星空平野,皓月大江,豪放至极。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濫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 , 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那,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②荐:连续③覙缕:逐条陈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白洲等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②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③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题湖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湖,即杭州西湖。
【小题1】下列各句中对于原诗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作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胜景作了细致描绘。
C.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D.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小题2】全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
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