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远征。“飞蓬”喻“行子”,使人想到“行子”旅途辛苦,飘零辛苦。
B.颔联紧承首联写离别之意。“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又收回到别筵,一开一阖,极富抑扬顿挫之力。
C.颈联只列地名,上句写李侍御将到之地安西,下句写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长安,“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D.整首诗不尚雕琢,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适
谪去君无恨①,闽中我旧过②。
大都③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注释)①无恨:不要怨恨。②旧过:以前去过。③大都:大概。
【小题1】颔联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诗歌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小题3】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劝君“无恨”的原因。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高适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选取最能表现春天时令的黄鸟、杨柳和春风,勾勒出一幅明丽的春景图。
B.颔联以回环曲折之妙笔将过去现在融于一联,将临别时的复杂感情描摹得深婉动人。
C.尾联上句先以曲笔回应前文的春光明媚,用典不着痕迹;下句表达内心的凄然之情。
D.全诗起句以景衬情,最后再侧面点出“凄其”之情。语言流畅,格调舒缓,凄楚缠绵。
【小题2】本诗颈联中的“远”“迟”两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们好在哪里?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①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略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②“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以“沙漠”“寒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B.三、四两句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诗人登上寒垣所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荒凉之景。
C.五、六两句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词对举,突显边患之重之久。
D.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睿精警,跌宕起伏;语言精炼绮丽,字字含情,情感浓烈。
【小题2】这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较为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董判官

高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既悲且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同时,诗人还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
C.诗人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诗人实写塞外的景物特点。
D.诗的三、四两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在一起写,运用了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
E.诗的最后一句以髙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的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②白帝城: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B.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
C.颈联“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天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
D.尾联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指在圣明的时代,会多沐浴皇恩,点明两位友人的处境不久即会改变。
E. 中间两联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连用了四个地名,体现诗人的情真意切,诗歌气势健拔,意境更为开阔。
【小题2】(小题2)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其蕴含了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①笛曲《梅花落》是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上听吹笛》开篇通过“雪净”、“牧马”渲染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B.“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描绘了笛声被风吹遍关山的情景,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C.《夜上受降城闻笛》开篇通过比喻的手法,给本不寒冷的沙漠、月亮以冰冷肃杀的感觉,极力描写了边塞荒芜凄清的环境。
D.两首诗的第三、四句都是自问自答,以描写开阔的景象作结,余韵悠长,符合钱钟书《谈中国诗》中所说的中国诗歌“富于暗示”的特点。
【小题2】试从情景关系的的角度分析两首诗中意境与情感的异同。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人日寄杜二拾遗①
高 适②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③。
垄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堕南北人!
[注]①人日,我国古代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七。杜二拾遗,即大诗人杜甫。②高适(约704年一1765年),早年长期沉沦下僚,四处漂泊;五十三岁之后方得重用。③风尘:宦途,官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人日题诗寄草堂”,首句即点题,“遥怜”的“怜”即同情怜惜之意,可见二人感情深厚,此句表达出二人身处异地却共有思乡之情。
B.“柳条弄色…‘梅花满枝”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叶萌芽、梅花盛开的美好情景,这种景致,却让诗人“不忍见”‘空断肠”。
C.“身在远藩无所预’’中的“预”是“参与”之意,诗人身在遥远的藩镇,无法参与当地的政事,心中自然百忧千虑,可见诗人复杂的情感。
D.从“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可知诗人与杜甫分隔两地,“空相忆…知何处”是诗人无奈无助的深沉感喟,隐藏着内心的哀痛。
E.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富于表现力。
【小题2】此诗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唐)高适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注]①践更:此处指服役的士卒。②太白:星座名,古时认为是将星。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押韵符合律诗的要求。
B.本诗是送别诗,也是边塞诗。
C.“何如州县劳”在本诗中没有直接回答。
D.“军容随赤羽”句写军队如飞鸟般疾行。
【小题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清新流畅B.慷慨激越C.委婉含蓄D.雄浑悲壮
【小题3】本诗与一般的伤感失落的送别之作颇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注释)①无恨:不要怨恨。②旧过:以前去过。③大都:大概。
(1)颔联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指出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劝君“无恨”的原因。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