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 高适(700-765)
- 《燕歌行》
- 《别董大》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送董判官
高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既悲既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
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立即受到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于此同时,还流露出羡慕之情。 |
C.诗的三、四两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一起写,运用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 |
D.作者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作者真实地写出关塞的景物特点。 |
E.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小题1】下列对第一首诗《送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小题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独”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小题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小题1】这两首送别诗的季节相同吗?都是哪个季节?请结合诗句分析【小题2】两首都是送别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小题3】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
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 |
C.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 |
D.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
塞下曲
唐·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①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②,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注:①“太白”为将星,旄头为胡星,这里分别代指唐军和敌人。②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二句,诗人将一个装束齐备、身跨战马、疾驰如飞的战士形象突兀地展现给读者。 |
B.三、四句,再从“天子怒”,“将军雄”两方面予以渲染,愈发增加了战士立功的热望。 |
C.“万鼓雷殷地”以下八句,写出大战的激烈和唐军的英勇,将战士形象渲染得气势如虹。 |
D.本诗前半部分渲染了勇士征战的宏阔悲壮场景,为结尾嘲笑一味读书的文人作铺垫。 |
A.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B.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李益《塞下曲》) |
C.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陈陶《陇西行》) |
D.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祖咏《望蓟门》) |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霍嫖姚:指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曾被封为嫖姚校尉,后也借指守边立功的武将。
送李少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儿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①。
圣代②即今多雨露,智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在长沙。白帝城,指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②圣代:圣明的朝代。【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嗟”表询问之意,深表关切,体现了与贬谪友人分别时的痛苦之情。 |
B.“此别”谪居”,紧扣题目中“送““贬”二字,轻灵自然,浅显明白。 |
C.第四句借用雁足系书的故事,但长沙路途遥远,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 |
D.颈联实写两地之景,上句描写长沙的自然风光,下句描写夔州的名胜古迹。 |
E.诗歌中间四句情景交融,结合得自然巧妙,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
送田少府贬苍梧①
高适
沉吟对迁客,绸怅西南天。
昔为一官未得意,今向万里令人怜。
念兹斗酒成睽②间,停舟叹君日将晏。
远树应怜北地春,行人却美南归雁。
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数奇③。
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
(注)①苍梧:地名,位于广西梧州市。②睽(kuí):分别,离散。③数奇:指命运不好,遇事多不利。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照应标题,交代了写作背景,“沉吟”“惆怅”写出了诗人内心的伤感。 |
B.诗的五、六句和柳永《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类似,都表达了分别时的不舍和无奈。 |
C.诗的七、八句借远树和行人推想别后之情,远树之“怜”、行人之“羡”实际上暗指被贬的田少府渴望重回长安。 |
D.诗的九、十句语言慷慨激昂。作者认为田少府不会长久的不走运,将来必将重返朝廷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 |
【小题2】(小题2)作者对友人被贬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自蓟北归
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①,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②。
【注】①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
②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歌“长剑归来”。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 |
B.首联运用顶针的手法,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 |
C.“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 |
D.颔联运用烘托渲染、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塞外空阔辽远、苍劲悲凉的独特风光。 |
【小题2】本诗尾联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重阳
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①,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①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联用“节物”点明时令重阳,后句“未开花’暗示出诗人已年老。 |
B.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仕途坎坷、家田荒芜却身处天涯的近况。 |
C.诗人用“东篱”的典故,凸显主题;用“白衣”“乌帽”作借代,意味深长。 |
D.颈联将门前的冷清与显贵身边的热闹进行对比,抒发恍如隔世的感叹。 |
【小题2】本诗尾联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指出并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夜别韦司士①
高 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乌堪求侣,无那②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③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韦司士:要从甘肃武威前往河南洛阳赴任。②无那;无奈。③曲星:拐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首联写馆舍夜宴,其中上句写馆舍张灯,酒清香洌,由此可见待客之殷勤。 |
B.首联的下句连用“夜钟”“残月”“雁归声”等表达时间的词语,显示宴饮时间之长。 |
C.颈联通过联想和想象的虚写手法,描写出了韦司士的行程。 |
D.尾联的“暂离别”,是希望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有逢迎”说明书司士是一个深谙官场之道的人。 |
E.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对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为人和才名的贺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