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②白帝城: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
【小题1】请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小题2】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蕴含了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醉后赠张九旭

高适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注释)①张九旭:即张旭。字伯高,吴县(今属江苏)人,排行第九。以草书著称,人称“草圣”。又喜饮酒,与李白等合称“饮中八仙”,人称“张颠”。②谩相识:轻易随便地认识,结交。③书自圣:书法上自然而然地超凡人圣。④《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典故:“孔文举(即孔融)有二子,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描写诗人对张旭总的印象,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张旭的与众不同,给人以强烈印象,令人肃然起敬。
B.张旭兴来之时其书法就会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他沉醉在书法艺术之中,其言语就更加狂放不羁。
C.颈联写得十分传神,读者仿佛看到一位白发垂垂、蔼然可亲的老者,不问世事,一身悠闲,轻松自得。
D.尾联承接上联,诗人化用典故发问,描写张旭的醉眠生活,形象生动可感,张旭的旷放个性跃然纸上。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行

陈羽

海②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②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高诗前两句写景,荒漠塞外,冰雪消融,明月洒下清辉,为全诗奠定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B.高诗后两句描写诗人看到梅花开满关山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C.陈诗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严酷环境:寒风劲吹,冻泥开裂,梧桐枝折叶落,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从军将士对战争的厌倦和思乡不得的悲苦。
D.陈诗后两句用借代手法,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E.高诗含蓄隽永,委婉深沉;陈诗声色兼备,具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色彩鲜明,画面壮美。
【小题2】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④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以事流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武汉武昌)与他分别而作这首诗。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高诗首联紧扣标题,写李侍御即将远征。“飞蓬”指“行子”,借代手法写出友人飘泊无依,自伤身世的悲情;“金鞭”一句,则意气振发,有跌宕之势。
B.高诗颈联意在点明李侍御前往的安西,与秦城长安天涯相隔,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C.李诗首联写到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友人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遥将”一句暗示其将往之处的偏僻。
D.李诗颈联上句点出送别时天气晴朗,谷鸟吟唱,反衬作者内心的悲凉;下句写晚风中传来江猿的啸声,更是断人肠。
【小题2】两首送别诗,都有“一杯中”,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小题1】下列对于这两首诗的解说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借沙漠雪原、月下秋霜等边地寒气袭人的景物渲染了将士们愁惨凄凉的心境。
B.高诗用“雪净”“月明”等景象营造了一种寒冷萧瑟的气氛,与李诗环境氛围较为相似。
C.高诗第三句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D.高诗三四句描绘出了梅花开满关山,花瓣随风飘落,洒满整个关山的奇异景象。
【小题2】这两首边塞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唐]高适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
B.“乘兴乃无恒”一句,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
C.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
D.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
【小题2】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二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开阖之力。
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
【小题2】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做说明。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②白帝城: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出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B.颔联中的“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
C.颈联中的“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天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
D.尾联“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指在圣明的时代,会多多沐浴皇恩,意在宽慰勉励友人,也暗含微讽之意。
【小题2】本诗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以下诗歌不属于律诗的是(    )
A.王维《山居秋暝》B.杜甫《登高》C.李白《渡荆门送别》D.高适《燕歌行》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高适的《蓟中作》,完成后面的题。
蓟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