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 高适(700-765)
- 《燕歌行》
- 《别董大》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梁园吟(节选)
李白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注】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宋中十首(其一)
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注】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小题1】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两位诗人就荒凉颓圮的梁园落墨,不仅抒发了今昔变迁的沧桑之感,也间接流露了他们对唐王朝衰亡的隐忧。
【小题2】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梁园吟(节选)
李白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注】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宋中十首(其一)
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注】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小题1】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李诗先以反诘语气感慨一代枭雄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 |
B.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 |
C.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表现得十分浓足。 |
D.高诗一“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首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小题2】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 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全诗首尾总写,中间两联交错分写,结构对称,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实为构思精巧的典范之作。
【小题2】(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复杂的思想情感。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 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用“嗟”字起笔,足见叹息之意,“此别”“谪居”点出题中的“送”和“贬”。 |
B.颔联由实转虚,想象到二人将要去的地方。“数行泪”和“几封书”,看似淡然,实则寄寓了作者真挚的深情。 |
C.颈联写青枫江畔高远的秋天,白帝城边疏朗的古木,组成了一幅阔大、优美的画面,这是典型的以乐写悲的手法。 |
D.颈联中的青枫江是针对李少府而言、白帝城是针对王少府所说。 |
【小题2】(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复杂的思想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诗的颔联、颈联分别刻画了张旭怎样的形象特点?
醉后赠张九旭①
高 适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②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注]①张九旭:即张旭,排行第九。以草书著称,人称“草圣”。又喜饮酒,时称“张颠”。②青云:指玄宗召张旭为书学博士一事。【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张旭的与众不同。 |
B.“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从“草圣”张颠的称号着笔来刻画友人形象。 |
C.“白发老闲事”写出了诗人对张旭过去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不满与愤怒。 |
D.“能更几回眠”语带调侃,使题目中的“醉后”二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北②,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全诗表达乐观情绪,高亢有力,音调铿锵,以此更能反衬出送别友人的离愁与牵挂。
【小题2】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做说明。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北②,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第二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
B.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开阖之力。 |
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
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 |
【小题2】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做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乡 曲 风 流
张国中
“三月里来是清明,姐妹二人要去观青,捎带着放风筝……”
正值初夏的夜晚,月华如水。我坐在老家的院子里,独自呼吸着浓郁的小麦扬花的馨香,沉湎在故土的芬芳里。忽然,夜之深处,不知谁唱起了一曲落子调,隐隐约约,似有却无。顿时,这熟悉的音律,像涓涓溪流浸润我心。侧耳细听,不禁若醉若痴。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乡曲,这就是被誉为“小风流儿”的南皮落子调!
一曲落子调,梦魂到家乡。或许是因了地理的优势,这里既承齐鲁儒家文化之底蕴,又兼燕赵慷慨悲歌之豪气。所以,南皮落子也有文武之分,说来它已有150余年历史了,其鼎盛期在清末民初。那时,村村都有“落子房”,人人都会跑落子。落子所表现的内容多是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在表演中,“挥鞭”为男演员动作,洋溢着一股威武和彪悍;“打板”和“舞扇”,则为女演员动作,充溢着一种优雅和柔美。我无数次观赏落子,每每被激励,被感动。我觉得,南皮落子,该是最具有民间和汉民族色彩的集体舞了。
这一带,人们最喜欢的就是逢年过节跑落子,它代表着欢乐、祥和、劳动、爱情,男女老幼皆宜。特别是年轻小伙子,更是落子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乐意用强健的体魄、洒脱的舞姿,去展示自己的风采,去撩拨心仪姑娘的芳心。因此,各乡各村都有年轻的落子高手。
近些年,乡村文化生活丰富了,但跑落子仍然是乡亲们的首选活动。我常想,当今艺术界提倡返璞归真,就是让艺术回到朴素率真的境界中去,回到创造艺术本身的坚实的土地上去。记得我在北京拜访一位南皮籍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时,他动情地说,一听到《放风筝》、《茉莉花》这些落子调,我就会流泪,就会梦回家乡。我知道,南皮落子调,就是乡音,就是乡情啊。我真希望各门类的艺术家们都不妨来看一看这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看一看这些一年到头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是怎样以他们的理解,把生活变成艺术的。庆幸的是,我的这个愿望正在实现。南皮落子已经凭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先后多次登上央视和省电视台的大雅之堂,去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么令人鼓舞!
“姐妹二人忙不停,梳洗打扮把衣更,镜子照花容……”
亲切的落子调,在寂静的乡村夜里响起,悠悠然飘得很远,绵绵不断似乎一直到天边。在悠扬的乡曲里,我不禁想起儿时的一段往事。许多年前,邻居水英姐和三民哥都是村里唱落子的高手。三民哥心灵手巧,会吹笛子,还拉得一手好二胡。他爱落子成癖,平素嘴里哼的唱的都是落子调。冬夜漫长,邻居们聚在一起,围着火盆,喜欢静静地听三民哥用自制的竹笛吹奏落子调。他能连续吹奏30首落子调而脸不红,气不喘,令人叹服。每当此时,水英姐就一手打竹板,一手舞彩扇,随曲而舞。二人青梅竹马,在一起唱落子更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搭档。当时,我们村里穷,穷得小伙子们都娶不上媳妇。水英姐的父亲强拧着把她嫁到百里之外的一个村子,为年近30的儿子换回一个媳妇。从此,人们都似乎注意到,三民哥变得忧郁了,整天沉默寡言。每到夜晚,村头的古槐下,他用笛子吹奏落子曲,以排遣内心的孤苦,向无际的黑夜诉说自己的愁思。那年冬季挖河,三民哥也去了,却再也没有回来。他因心力交瘁倒在了工地上。一颗孤独的心连同动人的笛声消失了,也永别了他挚爱的落子艺术。后来,听说水英姐回娘家时,特意跑到三民哥的坟上大哭一场……
“姐姐穿的是葱心绿,妹妹穿的是石榴红,裙子系在腰中……”
动人的落子调,迷迷蒙蒙的,像来自遥远之地,似从大地母亲胸腔里发出来的,飘荡在夜空中,充满温柔爱抚的韵味,让人似乎感知到演唱者的心灵。我起身踱出院外,却寻不到唱曲者的踪迹,只感觉从池塘那边吹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杨柳风。那歌声也仿佛随风而逝,再也听不到了。
我望着附近黑黝黝的麦海,还有远处黑的树林,暗自思忖:也许这歌声,本身就是夜魂的心曲,或者就是我们南皮乡曲风流调的神韵吧。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05期)
【小题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全文三次引用南皮落子调,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结合文本,理解标题“乡曲风流”中“风流”的含义。
乡 曲 风 流
张国中
“三月里来是清明,姐妹二人要去观青,捎带着放风筝……”
正值初夏的夜晚,月华如水。我坐在老家的院子里,独自呼吸着浓郁的小麦扬花的馨香,沉湎在故土的芬芳里。忽然,夜之深处,不知谁唱起了一曲落子调,隐隐约约,似有却无。顿时,这熟悉的音律,像涓涓溪流浸润我心。侧耳细听,不禁若醉若痴。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乡曲,这就是被誉为“小风流儿”的南皮落子调!
一曲落子调,梦魂到家乡。或许是因了地理的优势,这里既承齐鲁儒家文化之底蕴,又兼燕赵慷慨悲歌之豪气。所以,南皮落子也有文武之分,说来它已有150余年历史了,其鼎盛期在清末民初。那时,村村都有“落子房”,人人都会跑落子。落子所表现的内容多是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在表演中,“挥鞭”为男演员动作,洋溢着一股威武和彪悍;“打板”和“舞扇”,则为女演员动作,充溢着一种优雅和柔美。我无数次观赏落子,每每被激励,被感动。我觉得,南皮落子,该是最具有民间和汉民族色彩的集体舞了。
这一带,人们最喜欢的就是逢年过节跑落子,它代表着欢乐、祥和、劳动、爱情,男女老幼皆宜。特别是年轻小伙子,更是落子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乐意用强健的体魄、洒脱的舞姿,去展示自己的风采,去撩拨心仪姑娘的芳心。因此,各乡各村都有年轻的落子高手。
近些年,乡村文化生活丰富了,但跑落子仍然是乡亲们的首选活动。我常想,当今艺术界提倡返璞归真,就是让艺术回到朴素率真的境界中去,回到创造艺术本身的坚实的土地上去。记得我在北京拜访一位南皮籍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时,他动情地说,一听到《放风筝》、《茉莉花》这些落子调,我就会流泪,就会梦回家乡。我知道,南皮落子调,就是乡音,就是乡情啊。我真希望各门类的艺术家们都不妨来看一看这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看一看这些一年到头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是怎样以他们的理解,把生活变成艺术的。庆幸的是,我的这个愿望正在实现。南皮落子已经凭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先后多次登上央视和省电视台的大雅之堂,去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么令人鼓舞!
“姐妹二人忙不停,梳洗打扮把衣更,镜子照花容……”
亲切的落子调,在寂静的乡村夜里响起,悠悠然飘得很远,绵绵不断似乎一直到天边。在悠扬的乡曲里,我不禁想起儿时的一段往事。许多年前,邻居水英姐和三民哥都是村里唱落子的高手。三民哥心灵手巧,会吹笛子,还拉得一手好二胡。他爱落子成癖,平素嘴里哼的唱的都是落子调。冬夜漫长,邻居们聚在一起,围着火盆,喜欢静静地听三民哥用自制的竹笛吹奏落子调。他能连续吹奏30首落子调而脸不红,气不喘,令人叹服。每当此时,水英姐就一手打竹板,一手舞彩扇,随曲而舞。二人青梅竹马,在一起唱落子更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搭档。当时,我们村里穷,穷得小伙子们都娶不上媳妇。水英姐的父亲强拧着把她嫁到百里之外的一个村子,为年近30的儿子换回一个媳妇。从此,人们都似乎注意到,三民哥变得忧郁了,整天沉默寡言。每到夜晚,村头的古槐下,他用笛子吹奏落子曲,以排遣内心的孤苦,向无际的黑夜诉说自己的愁思。那年冬季挖河,三民哥也去了,却再也没有回来。他因心力交瘁倒在了工地上。一颗孤独的心连同动人的笛声消失了,也永别了他挚爱的落子艺术。后来,听说水英姐回娘家时,特意跑到三民哥的坟上大哭一场……
“姐姐穿的是葱心绿,妹妹穿的是石榴红,裙子系在腰中……”
动人的落子调,迷迷蒙蒙的,像来自遥远之地,似从大地母亲胸腔里发出来的,飘荡在夜空中,充满温柔爱抚的韵味,让人似乎感知到演唱者的心灵。我起身踱出院外,却寻不到唱曲者的踪迹,只感觉从池塘那边吹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杨柳风。那歌声也仿佛随风而逝,再也听不到了。
我望着附近黑黝黝的麦海,还有远处黑的树林,暗自思忖:也许这歌声,本身就是夜魂的心曲,或者就是我们南皮乡曲风流调的神韵吧。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05期)
【小题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子代表着欢乐、祥和、劳动、爱情,与当地人生活联系紧密,跑落子成了他们最重要的文化生活。 |
B.南皮籍电影表演艺术家那番动情的话,深化了“南皮落子调就是乡音、乡情”这一主题思想,为后文作者希望推广南皮落子这一民间艺术作了铺垫。 |
C.三民哥和水英姐青梅竹马,却被水英姐的父亲强行分开。水英姐远嫁,三民哥心力交瘁而死。回忆他们,我心生同情,更多的则是对水英姐父亲的不满。 |
D.文章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达“我”对南皮落子的喜爱和赞美,字里行间,尽是“我”的深深乡土情。 |
【小题3】请结合文本,理解标题“乡曲风流”中“风流”的含义。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至今羌笛怨无穷”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
金城①北楼
[唐]高适②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③,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①金城:古地名,即今甘肃兰州。②公元752年,高适经人引荐,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充任掌书记。此诗即他离开长安赴陇右途经金城时所作。③磻溪老:指姜太公吕尚。【小题1】“至今羌笛怨无穷”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入昌松东界山行①
高适
鸟道几登顿②,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③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④。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一载,为诗人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途经昌松县所作。昌松,唐代凉州属县,故城在今甘肃省古浪县西。②登顿:指上下山。③合沓:重叠聚集。④顾刀环:看刀上之环。“环”与“还”谐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诗前六句写山行,一句一个画面,为最后两句写山行感悟做了很好的烘托。
【小题2】这首诗尾联“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入昌松东界山行①
高适
鸟道几登顿②,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③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④。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一载,为诗人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途经昌松县所作。昌松,唐代凉州属县,故城在今甘肃省古浪县西。②登顿:指上下山。③合沓:重叠聚集。④顾刀环:看刀上之环。“环”与“还”谐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用“鸟道”形容山路,读者可由此联想到“蜀道”,从而体会山行之难。 |
B.第二句看似写马,实际是写人,从中可见诗人风尘仆仆、不畏艰险的形象。 |
C.“犹前山”三字言简意丰,既写山之绵延,也流露出诗人走不出前山的急切。 |
D.颈联两句一动一静,绘声绘色,极写山景之美,说明诗人心境已因此改变。 |
【小题2】这首诗尾联“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诗的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绝句,诗、画和音乐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边塞诗中含有几分田园诗风味。 |
B.诗歌的后两句与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境不同,李诗写思乡情,高诗表戍边意。 |
C.诗中的“梅花何处落”问得很巧妙,既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
D.“梅花何处落”还巧妙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强烈的思乡感情呼之欲出。 |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夜别韦司士①
高适
高馆张汀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乌堪求侣,无那②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③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韦司士,要从甘肃武威前往河南洛阳赴任;②无那: 无奈。③曲里:拐弯。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小题2)诗歌颔联常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试作简要分析。
夜别韦司士①
高适
高馆张汀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乌堪求侣,无那②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③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韦司士,要从甘肃武威前往河南洛阳赴任;②无那: 无奈。③曲里:拐弯。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馆舍夜宴,其中上句写馆舍张灯,酒清香冽,由此可见待客之殷勤。 |
B.颈联通过联想和想象的虛写手法,描写出了韦司士的行程。 |
C.尾联的“暂离别”,是希望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有逢迎”说明韦司士是一个深谙官场之道的人。 |
D.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为人和才名的赞颂。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 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复杂的思想情感。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 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嗟”字起笔,足见叹息之意,“此别”“谪居”点出题中的“送”和“贬”。 |
B.颔联由实转虚,想象到二人将要去的地方。“数行泪”和“几封书”,看似淡然,实则寄寓了作者真挚的深情。 |
C.颈联写青枫江畔高远的秋天,白帝城边疏朗的古木,组成了一幅阔大、优美的画面,这是典型的以乐写悲的手法。 |
D.全诗首尾总写,中间两联交错分写,结构对称,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实为构思精巧的典范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