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南归阻雪 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选自《全唐诗》)
【注】①宛许:泛指今南阳许昌一带。②京豫:指东都洛阳。③十上:指作者十次上京赶考④裴回:一作“徘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滞宛许”“望京豫”点明诗人滞留的地点及遥望之所,照应了标题的“南归”。
B.“旷野”“孤烟”“归雁”等意象既勾勒出苍茫的环境,又暗指诗人的心境。
C.“饥鹰捉寒兔”,貌似写鹰在积雪天的饥饿难耐,实则还隐喻作者自身景况。
D.“少年”句诗人为自己少年时只知舞文弄墨、专注于诗词歌赋而心有悔意。
E. 全诗语言不事雕琢,清新简朴却又能淡而有味,意境清旷又不失飘逸韵致。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小题1】本诗尾联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场景,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通过“岩屝”“松径”写出了山间的无限寂寥,通过“自来去”写出了自己的超脱、悠然之态。
B.句中的“幽人”,即隐居者,此处为诗人自况;庞德公曾隐居于此,诗人步其后尘,亦隐居于此。
C.“惟有幽人自来去”句与颔联“余亦乘舟归鹿门”句相互映照,以虚写实,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D.尾联除了使人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其中隐藏着的仕途无望的强烈不平之气。
E. 诗人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表现出一定的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小题2】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让人感知到诗人洒脱的胸怀。
B.诗歌的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诗人却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的比较,表露了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和对世俗的厌恶。
C.诗歌的五、六句,写在攀登鹿门山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D.诗歌的七、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做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蔡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沅水:沅江。武冈:县名,在湖南西部。
【小题1】同为送别诗,王诗流露出______________(不超过4字)的情感基调,而孟诗则流露出______(不超过4字)的情感基调。
【小题2】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孟诗的艺术技巧。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多病故人疏”写得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
B.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末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
C.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
D.“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
E. 这首诗语言显豁,诗人对自己进行一连串的自责自怪,把自己说得一无可取,说明这次应试失利后他能严格解剖自己。
【小题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中的作用。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作者不再追求仕进,甘愿淡泊,志在归隐的情感。
B.颔联具体回忆了为官失意的缘由,其中含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通伯乐的委屈。
C.尾联中的“虚”字既写出了院落静夜的空寂,也表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落寞。
D.本诗语言看似浅近、明白如话,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语涉数意,悠远深厚。
【小题2】“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一联中,“白发”、“青阳”,本是无情之物,作者缀以“催”“逼”二字,则情感尽出,下列诗句运用了相同手法的一项是
A.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B.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小题3】本诗与下面王维的《终南别业》均为归隐之作,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二者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小题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孔子在《易经·系辞下传》中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古人在诗文创作中自觉实践这个方法,感天地悟人生的诗文名句不胜枚举:王羲之在修禊日里“仰观宇宙之大,  ① ”游目骋怀,喜极而悲;王勃在滕王阁上,“披绣闼,  ② ”,望闾阎扑地,观舸舰迷津;这一边,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面对浩渺长江,喟然长叹,感慨人生短暂“  ③   ④ ”;那一边,王安石“于是叹焉”,凝眉深思,“  ⑤ ,往往有得,  ⑥ ”。不能不说,这实在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一个重要方法。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昌龄之岭南①
孟浩然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②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③无缟纻④,乡味有槎头⑤。
已抱沉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注】①王昌龄与孟浩然交游多年,二人数年同用一个笔砚,友情深厚。王昌龄被贬岭南路经襄阳时,看望了病中的孟浩然,孟浩然作了此诗。②羊公:西晋名将羊祜。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③土毛: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④缟纻(zhù):白色生絹及细麻所制的衣服。⑤槎头:也曰查头鳊,一种味道鲜美的鱼。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从洞庭湖、山上的枫叶写起,枫叶如丹先报寒秋,给人以萧瑟之感。
B.诗中“无缟纻”和“有槎头”表明了诗人对远道而来的友人热忱地欢迎之情。
C.“更贻魑魅忧”写出了诗人虽身染重病,却对远去岭南的友人充满了担忧之情。
D.“数年同笔砚”一句回忆起自己与朋友过去的生活,写出了二人情同手足的情感。
E.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与一般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不同,本诗低沉中有豁达,结尾时昂扬向上。
【小题2】“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皇宫。③青阳:指春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
B.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这一句带有埋怨的意味。
C.“多病故人疏”写得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导致与友人关系疏远。
D.白发、青阳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布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
E. 这首诗语言显豁,诗人对自己进行一连串的自责自怪,把自己说得一无可取,说明这次应试失利后他能严格解剖自己。
【小题2】结合全诗,请对“松月夜窗虚”一句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早寒有怀①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②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作者漫游长江下游一带的作品。   ②襄水:古属楚国。
【小题1】诗中借助哪些意象写出了“早寒”特点?试具体分析。
【小题2】诗中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鹿门山
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峴。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①,采药遂不返。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②。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注) ①庞德公: 汉名士,建安中,携妻子登鹿门山,隐居在此,鹿门山因而谓之“圣山”。②偃意: 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
【小题1】此诗为怀古诗,诗中抒发了对____________的缅怀之情。(请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小题2】孟浩然的诗清淡自然,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自然”的特点。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