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让人感知到诗人洒脱的胸怀。
B.诗歌的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诗人却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的比较,表露了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和对世俗的厌恶。
C.诗歌的五、六句,写在攀登鹿门山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D.诗歌的七、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做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1-13 03:5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孟浩然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洞庭一叶惊秋早,凄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开篇平易地引入正题,用“昔时”“今日”点明光阴已逝、物是人非。
B.诗人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以酒浇愁、长望天空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诗的结尾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图出仕,渴望“朝廷当事人”援引的心情。
D.诗通篇送人、抒怀,毫无精工雕琢的痕迹,不做作,全凭真情自然流出。
【小题2】诗的五、六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小题1】诗中“春江正渺茫”写的是眼前之景,但这寻常之景与“君去”寻常之事联系在一起,却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请简要说出你的理解。
【小题2】从形象勾画和抒情方式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末句“天涯一望断人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多病故人疏”写得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
B.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末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
C.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
D.“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
E. 这首诗语言显豁,诗人对自己进行一连串的自责自怪,把自己说得一无可取,说明这次应试失利后他能严格解剖自己。
【小题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中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小题1】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可以从______和______两个词语看出。
【小题2】“日暮客愁新”中的“新”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鉴赏三、四两句诗的意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别友人①
唐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留别王维②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陈诗中“青春明月初”写眼前之场景,描绘出春夜隽永,明月高悬的美好,扣诗题“春夜别友人”,是实写。
B.陈诗颈联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
C.孟诗首联写诗人落第后的景象,门庭冷落,车马稀少,“寂寂”虚实兼写,既表现门庭景象,又表现诗人心情。
D.孟诗颔联中借“芳草”代指诗人济时用世的志向,为追寻志向而与襄阳故人离别,与下文“知音世所稀”呼应。
E. 两首诗作者同为唐人,同写别情,均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使得别情的抒发含蓄蕴藉,涵咏不尽。
【小题2】这两首诗离别时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孟浩然(689-740)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