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鹿门,山名,在襄阳。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_。
【小题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小题3】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归隐之作,在辗转反复、心绪复杂的情况下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幽思。
B.“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
C.本诗颔联写自己因为不才、多病而被明主弃用、故友疏远,表面上是一连串自责,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悱之情。
D.本诗颈联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出岁暮已至新春将临,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归隐南山的心情。
【小题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中的作用。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48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此诗大约是诗人返乡途中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落木”“鸿雁”“北风”等意象勾画出一幅江上深秋景象。
B.颔联“遥隔”两字,表明两地相距遥远,透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C.颈联两句均为“借人映己”,将诗人思乡之情表现得更为强烈。
D.本诗语言较少斧凿痕迹,句意平淡自然,细细咀嚼却余味无穷。
【小题3】分析本诗以景作结的妙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小题1】本诗押韵的字有几个?(  )
A.3
B.4
C.5
D.6
【小题2】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小题3】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小题2】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C.凄楚含蓄D.旷达闲适
【小题3】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欣赏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诗中从哪些角度表现了深秋的季节特征?
(2)颔联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孟浩然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

[注]①王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任职秘书省校书郎。开元十七年,昌龄仍在长安,故孟浩然得与之交往.孟浩然大约在此年底离开长安。②芸阁友:指王昌龄。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此时王昌龄为秘书省校书郎,故称“芸阁友”。但他任此职已七年,久不得迁。③扬云:指扬雄,字子云,西汉文学家。滞;谓仕途失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题目点明本诗是诗人从京城刚出关在旅亭夜坐时所作,诗题既体现了写作背景,又点明了作者写本诗的目的。
B.第三句写在旅亭中只有自己一个人独坐,孤独寂寞的感受顿时涌上心头;第四句则感叹自己与朋友的别离之情。
C.最后两句运用了典故,这里将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与朋友王昌龄相比,对扬雄久不得迁的失意表达了无限的同情。
D.本诗是五言律诗,诗人把感慨置于夕阳西下,槐烟笼罩、雨滴枯荷、羁旅独坐等阴郁惨淡的背景下加以表现。
【小题2】本诗颈联为人所称道,请赏析此联。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小题。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①秦中:此指长安。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②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③北土:指秦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为寄赠远方友人之作,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含蓄蕴藉的抒情诗。
B.首联中“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作者以此表明隐逸思想,颇为自然贴切。
C.诗人在颈联进而抒写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上下句对偶不求工稳,但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
D.“凉风”“蝉鸣”等既表现出秋天一派萧瑟的景象,又回扣诗题“感秋”,“益悲”之情油然而生。
【小题2】《毛诗序》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说诗人不仅要内心有诗情,还要把情感传达出来。诗人是怎样把内心的情感传达出来的呢?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小题1】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让人感知到诗人洒脱的胸怀。
B.诗歌的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诗人却回鹿门,两种归途的比较,表露了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和对世俗的厌恶。
C.诗歌的五、六句,写在攀登鹿门山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D.诗歌的七、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做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小题2】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