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的丞相张九龄。
②云梦泽:水泽名,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地区。
(1)颔联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请作赏析。

(2)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小题1】诗人孟浩然与_______齐名,同为唐代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B.颈联写远眺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小题3】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1)请列出《归嵩山作》的感情变化。
(2)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 园 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
【小题2】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小题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后世所传诵的佳句,“送”与“滴”字用得尤妙,请简要赏析。
【小题2】诗中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小题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小题2】“春江渺茫”与“日暮征帆”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化用《论语·微子》孔子让子路问津的典故。
【小题1】这首诗是怎样围绕“早寒”来写的?
【小题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访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文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两首诗同是写“不遇”,但在感情上,孟诗复杂,贾诗深沉。请对此简要分析。
(2)作者“不遇”隐者,而隐者形象自明。简要分析贾诗所用手法和隐者形象。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是一首七言律诗,该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韵味悠长。
B.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般篇幅较长,形式比较自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歌行体诗。
C.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将诗情、画意、音乐美,与道家、禅宗的意趣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苏轼称其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在韩愈、柳宗元的倡导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骈文。文学史家称这场诗文革新为唐代古文运动。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面对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鹿门月照开烟树”中的“开”字用词生动,意境全出。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竞消,树影清新。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高蹈出世、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