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 孟浩然(689-740)
- 《春晓》
- 《过故人庄》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②云梦泽:水泽名,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地区。
(1)颔联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请作赏析。
(2)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②,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的丞相张九龄。②云梦泽:水泽名,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地区。
(1)颔联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请作赏析。
(2)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诗人孟浩然与_______齐名,同为唐代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小题1】诗人孟浩然与_______齐名,同为唐代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
B.颈联写远眺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 |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1)请列出《归嵩山作》的感情变化。
(2)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1)请列出《归嵩山作》的感情变化。
(2)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2】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 园 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小题2】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2】诗中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小题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后世所传诵的佳句,“送”与“滴”字用得尤妙,请简要赏析。【小题2】诗中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小题2】“春江渺茫”与“日暮征帆”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小题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小题2】“春江渺茫”与“日暮征帆”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这首诗是怎样围绕“早寒”来写的?
【小题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①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化用《论语·微子》孔子让子路问津的典故。【小题1】这首诗是怎样围绕“早寒”来写的?
【小题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访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文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两首诗同是写“不遇”,但在感情上,孟诗复杂,贾诗深沉。请对此简要分析。
(2)作者“不遇”隐者,而隐者形象自明。简要分析贾诗所用手法和隐者形象。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访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文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两首诗同是写“不遇”,但在感情上,孟诗复杂,贾诗深沉。请对此简要分析。
(2)作者“不遇”隐者,而隐者形象自明。简要分析贾诗所用手法和隐者形象。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是一首七言律诗,该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韵味悠长。 |
B.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般篇幅较长,形式比较自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歌行体诗。 |
C.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将诗情、画意、音乐美,与道家、禅宗的意趣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苏轼称其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D.在韩愈、柳宗元的倡导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骈文。文学史家称这场诗文革新为唐代古文运动。 |
下面对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