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小题。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释)①曲江又名曲江池,是唐代著名游览胜地。②翡翠:翠鸟。③物理:事物的道理。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初春景象,先是一片春花飞落,然后是万万千千飞花,愁情被引爆。
B.颔联继续描写春花飘落,诗人愁情递增,就如同借酒浇愁,反而更添愁苦。
C.颈联写曲江景象,翠鸟在原来人住的小堂上筑巢,石麒麟倒卧在坟墓之旁。
D.这首律诗描写诗人在曲江池畔观落花、赏春景,由此引发感慨,自然真切。
【小题2】本诗颈联寄寓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以下诗句没有寄予“物是人非”感慨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小题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2 06:4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缚鸡行 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岁暮夔州西阁。当时,天下战乱已久,国家和人民都陷于苦难中,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
【小题1】对这首诗诗句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一个好逸恶劳的奴才,偷了家里一只鸡要去卖了换钱,鸡被捆得着急,边叫边挣扎。
B.三四句说家中的人怕鸡吃掉蚂蚁之类的小虫,所以要卖掉它,却不知鸡卖出也要遭受厄运。
C.五六句是说人为何那么厚待虫子,而对鸡却那么刻薄呢?“我”赶紧命令小仆人解缚放鸡。
D.七八句写诗人反复想,鸡与虫一得一失,实在不能两全,只好倚靠山阁,注视着寒冷的江面。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鸡虫得失”在诗中指鸡卖不掉,鸡要吃虫,是鸡得而虫失;卖了鸡,是虫得而鸡失。现多用来指不必计较的微小的得失。
B.全诗语言凝炼工整,采用散文化的句法,显得平易顺当。“相喧争”三字,将小鸡人格化,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活情趣。
C.诗歌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将欲尽未尽之意融入景中,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和领悟,从而引发出深沉的思考,显得有些拖泥带水。
D.全诗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关心,流露出了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之情,以及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恨 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遇。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
C.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直接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D.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E. 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小题2】这首诗的题目是“恨别”,诗人在诗中所写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