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温庭筠,晚唐诗人。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②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代,用“茂陵”代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小题2】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仁杰为儿童时,门人被害者,县吏就之。众成移,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未对接,何暇偶俗人而见耶!”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大唐新语》

注:①黜陟使,使职名。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县吏就之(___________)  (2)众咸移(______________)
(3)立本惊曰(____________)  (4)其在河阳别业(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仁杰吏人诬告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B.吏责 悲泣伫立,久
C.何暇偶俗人见耶 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资授汴州判佐 不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未对接,何暇偶俗人而见耶! 
(2)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小题4】下列刻画狄仁杰形象时运用的手法是:
“众咸移对,仁杰坚坐读书”_______________
“立本惊谢曰:……” 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上文反映了狄仁杰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的品性。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高耸入云,面临着江水,阁中的人可以据此眺望远山、欣赏秀水。
B.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C.颔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等意象营造出华美祥和的意境。
D.颈联由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闲云潭影”写出了滕王阁的落寞空寂,“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写岁月之久长与流逝之匆促。
【小题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冷泉亭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②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③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籅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矧(shěn):况且。
【小题1】我们高中阶段学习的白居易代表作是__________。
【小题2】填入第②段方框内的虚词应是(   )
A.也B.哉C.乎D.焉
【小题3】用“/”为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坐 而 玩 之 者 可 濯 足 于 床 下 卧 而 狎 之 者 可 垂 钓 于 枕 上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画线句作者写冷泉亭的方位,层层写来,由表及里,使人对冷泉亭的位置了然于胸。
B.第②段中描写亭周景色,作者采取了详略结合的写法。他先详写春景和夏景,然后略写作者身处其间的惬意与感受。
C.作者将景物描写同心理感受紧密结合,不仅反映了冷泉亭的自然美景,而且作者沉浸山水之中、逍遥而自适的雅士形象也跃然纸上。。
D.纵观全篇,其落足处均在一“情”字上。通篇寄情于景,即景抒情,情寓于景,景助情生。
【小题5】余杭郡只有五亭,而没有人再建造亭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小题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诗。
【小题2】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颈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小题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砧声: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软些的声音。
【小题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中“游子”泛指出外远游的人,即作者李颀。“离歌”即离别之歌。
B.第四句写出了对于游子而言,云山带来的是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之感。
C.第六句写的是秋深了,天凉了,人们在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
D.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
【小题2】尾联表达的思想内容与下列哪一个选项的意思接近?
A.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B.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C.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D.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小题3】品析颈联中“催”字的妙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阙题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影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②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暗示诗人正走在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B.诗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C.全诗都用景语织成,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
D.全诗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不仅写出了自己山居的闲适,也写出了山中别墅主人隐居的幽趣。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寥寥数笔即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颔联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名惭”写出诗人对柳士师的敬意。
C.“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意境凄惋。
D.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得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小题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铃霖》的结句艺术手法上的异同之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岑嘉州诗集》序

(唐)杜确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物极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斩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博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粲粲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又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安西节度判官,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寻出虢州长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任,入为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向阙。
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旋轸①有日,犯軷俟②时,吉往凶归③,呜呼不禄,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以确接通家馀烈,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注)①旋轸:回车,喻返京。②犯軷俟时:岑参赴嘉州刺史任途中遇蜀中动乱不得前行,留滞在梁州、成都一带。軷,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③吉往凶归:唐代宗永泰元年岑参出为嘉州刺史,约大历五年客死于成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这些人
B.近建安之遗范矣   遗范:遗存风范
C.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解褐:担任官职
D.可以庇躬,无向阙 假:假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所得,多入佳境 皆出于此乎
B.物极变,理之常也 海运将徙于南冥
C.由是委公以书奏任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D.时议拟公吴均、何逊 激义而死焉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自宫体诗以来人们做诗致力于铺陈华丽,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也不被看重。唐朝建立以后,去掉雕饰改为朴实,风气渐渐改变。
B.副元帅相国杜公渐鸿上表让岑参担任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国幕府。只是没过多久,岑参就被免去官职,寓居在蜀地。
C.岑参写了《招蜀客归》这篇文章,让有见识的人无不感叹,奸谋者惭愧沮丧。他虽遇上动乱延误了时间,但最终以文采,登名翰场。
D.作者作为岑家的世交,接受委托编纂岑参的文集,是想让后人从他的文章中了解他高尚的人格,激发高远的情怀。
【小题4】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倘 后 之 词 人 有 所 观 览 亦 由 聆 广 乐 者 识 清 商 之 韵 游 名 山 者 仰 翠 微 之 色 足 以 莹 彻 心 府 发 挥 高 致 焉 京 兆 杜 确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2)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古风(其六)

(唐)李白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凱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注)①代马:北地所产良马。②南朝萧统编的 《古诗十九首》有诗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③虎鹖:虎,指虎衣,鹖,指鹖冠,皆为古代武将衣冠。
【小题1】本诗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小题2】本诗后十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加以概括。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