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白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释:①本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时在夔州。白帝:即白帝城。这里的白帝城,是实指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乌云大雨昏天暗地景象,实际暗喻战乱不已。
B.颈联境界陡变,雷声远去,雨也渐停,出现了一片雨后悠闲清静之景。
C.尾联形象描写了人民被统治者恣意聚敛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痛苦生活。
D.诗人描写上富于变化,大开大阖,境界开阔,情景交融,自然而深沉。
【小题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练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练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逍遥游》.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E.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小题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入塞

沈彬

苦战沙间卧箭痕,戍楼闲上望星文。

生希国泽分偏将,死夺河源答圣君。

鸢觑败兵眠白草,马惊边鬼哭阴云。

功多地远无人纪,汉阁笙歌日又曛。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沙场征战之事,将士因“苦战”而“卧箭痕”,突出战斗之惨烈。
B.首联下句写将士闲上戍楼,仰望天星,以寄托自己有家难归、思乡恋亲之情。
C.颔联直抒胸臆,表现将士力克强敌、誓死报国的斗志,对仗工稳而言辞豪壮。
D.“鸢觑败兵”、“马惊边鬼”描写边塞之战的惨烈悲壮,为下文议论点题作铺垫。
【小题2】这首诗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

杜甫

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

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

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

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

【小题1】请简要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小题2】尾联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小题1】下列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景象,想象很丰富。
B.颔联写昭君远嫁匈奴,由汉宫廷直达北方沙漠,死后孤独地葬在北方的大漠之中。
C.颈联揭示昭君悲剧的原因,命运由画工摆布;问时写昭君怀念故国之心水远不变。
D.尾联借助琵琶这一典型意象,表达了远嫁异域女子怀念故土这一“思乡”的主题。
【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一“赴”字,化静为动,突出三峡山势的峻峭雄奇,为引出下文做铺垫。
B.颔联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不禁令人深思。
C.“环珮”指古人所系的佩玉,多指妇女所佩的玉饰:“空”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D.本诗借古讽今,借咏昭君,痛斥了汉元帝荒淫误国,表明了对国家衰败的忧伤。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①

杜 甫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小题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个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
【小题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颈联中的“句中眼”分别是_____和_____。
【小题2】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诗文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如何怀友。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情人:多情的人,指自己;一说指亲人。
【小题1】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辽阔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明月。即景生情,诗人想起远在天涯的友人,此刻与“我”同望明月。前句“望月”,后句“怀远”,紧扣诗题。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因“思”生“怨”,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竟夕”,以至于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描绘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灭烛”月光满屋,更加可怜月的孤独;“披衣”庭院散步,露水湿衣,相思之浓。
D.尾联说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对友人思念之切,情感真挚,深化中心。
【小题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用何种手法表达意境之美的?请指出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式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您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思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廖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
B.颔联“竞”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闲”解释出花儿清闲自得的意态。
C.颈联没有怨恨之情,只有诗人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尾联诗意婉转,韵味浓厚,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小题2】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表现了高超的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2】结合诗歌内容,赏析“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包含了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