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落霜的草呈现苍苍之色,虫儿鸣声轻细。
B.第二句写村庄的南边、北边一片荒芜,人迹罕至。
C.第三句写独自出来,走到门前,望着野外的田地。
D.第四句写在明亮的月光下,荞麦花像雪一样洁白。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苍”“切切”运用叠字着色摹声,营造秋夜凄清的气氛。
B.“独出”一句承上启下,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
C.“花如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荞麦花的形象特点。
D.诗歌表达了作者坚定地、迫切地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矣。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以为深诫。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已从人,恒若不足。顷年已来,微有放,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明,心轻当代,此傲之长也。欲有为,皆取遂意,或抑情从谏,终是不能忘怀,此欲之纵也。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此其渐不克终,九也。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福祉)    故其垂拱岩廊 (喻指轻易)
B.凡百元首,承天命 (大)    所言矣  (确实,真实)
C.夫在忧,必竭诚以待下(迫切)    顷年已来,微有放(矜持)
D.虽之以严刑 (督责)    或抑情从谏 (纵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长者   皆欲传万代
B.德不厚思国之治 其语道也必先淳朴抑浮华
C.斯亦伐根求木茂 岂不居万乘之尊
D.载舟覆舟,宜深慎。 欲有为,皆取遂意
【小题3】下面有关两段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第一段提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用了两个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喻证积累德行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意义。
B.“谏”有“规过、劝善”的意思,古代专指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疏”原本有“疏通”之意,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用途较广。
C.选文二第二段指出太宗执政后期“志在嬉游,荒于政事”,并点明其原因是骄傲放纵,做事任性随意,不如早先那样刻苦努力。
D.两篇选文,前者提出为君者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后者提醒太宗不可“恃功自傲,纵情嬉游”,都通过太宗早年、晚年为政态度的对比来强调德行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重要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程现代汉语。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 寒食

 [唐朝]韦应物   [唐]崔道融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江上闻莺禁火时,百花开尽柳依依。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故园兄弟别来久,应到清明犹望归。

【小题1】这两首同题绝句,共同的意象是______,共同的情感是_______。
【小题2】两首诗的尾联抒情方式各有妙处,请结全诗分别简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负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闻道”一词强调事情并无依据;“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第二句写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莫测,感叹身逢乱世不胜悲叹,令人伤悲。
C.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借代,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D.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小题2】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故国平居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时间、空间感交错,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营造了凄婉压抑之境,表达了桑榆晚景之伤。
C.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诗的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思归之情,月夜孤帆,方以归乡为乐;故园是非,又以残毁为忧。悲中有乐,乐而更悲。
【小题2】本诗颔联曾被现代学者牟宗三赞为绝佳句,并书之悬壁。请作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节选)

岑参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在酒馆为友人饯行开始的时间早,还不到午时,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挽留之意。
B.第二句用“丝绳”、“玉缸”和美酒从侧面写宴别情景,后面以“醉”呼应,写宴别宾主都很尽兴。
C.以下三句以酒店为基点落笔,写饮酒时所见:落花成泥,黄鹂低飞,春日美景,烘托着人们的兴致。
D.下一句用一个“”字写出宾主在酒家畅饮的程度,醉到书信懒得书写,友人离去,让人遗憾惆怅。
【小题2】这首诗的最后四句是如何表达离别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父协,武功郡守。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至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太祖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封美阳县子。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太祖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绰尝谓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周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B.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C.后太祖与仆射惠达沦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D.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世二千石”说明苏绰家世显赫,“二千石”原指汉代郡守级别的官员,后来泛指地方重臣和朝中高品阶的官员。
B.“郎中”和“左丞”是两种官职,属中央部门,“左丞”的官阶高于“郎中”。相当于部门的副主管。
C.“条式”在文中是法律条文的意思,苏绰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对典故非常熟悉,所以代为拟定相关制度和法令。
D.“朱出墨入”本指用红色的字记录支出,用黑色的字记录收入。苏绰提出的这一区分出入情况的记账方法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红头文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绰之所以能做官,是因为他的堂兄苏让推荐。但他本人很有才干,被周惠达认为堪当辅佐君王的大任,也久被皇帝耳闻。
B.苏绰为人俭朴、家无余财,以天下为己任,太祖也是诚心委任他。有些事情,苏绰甚至可以先行处理,随后上报。
C.苏绰用兵有远见卓识。大统三年,齐兵袭扰,诸将都主张分兵抵挡,只有苏绰的想法和太祖的相同,结果证明苏绰是正确的。
D.苏绰对政治和历史有独到的见解,在皇帝与公卿前往昆明池。询问旧事的时候,苏绰委婉地劝谏皇帝不要享乐误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2)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灞陵行送别

唐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注)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文才出众。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句。②骊歌:指《骊驹》,《诗经》逸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辞。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中,写灞水水势“流浩浩”是实写,但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也正如浩浩的灞水,这里有比兴手法的运用。
B.“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不仅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而且在写景中透露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上下顾盼、瞩目四周的情态。
C.“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写朋友南行,走的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还想象友人在离开灞陵长别帝都时,也会像王粲那样,依依不舍地翘首回望。
D.“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既带有写实的成分:灞上离长安三十里,回望长安,暮霭笼罩着宫阙;也有虚写的成分:用浮云蔽日来象征朋友被迫离京。
【小题2】李白的诗歌在丰富的意象中饱含着丰满的思想,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和张仆射下曲(其四)

卢纶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注)①《塞下曲》共六首,是户纶在浑瑊幕府中写的,大多颂扬中唐名将浑瑊,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②鹫翎:猛禽的长羽毛。金仆姑:箭名。蝥弧:旗名。③贺劳:庆贺慰劳。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写人很有特点,或写战具或写场景,然后再引出将军,都使用了烘托这一手法。
B.诗人善于选用形象而又概括的语言,如“扬”“舞”二字,很好地勾勒出人物的典型动作。
C.其一重点描写军容的强盛,其四则着意展示凯旋的欢乐,两诗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连贯性。
D.“千营共一呼”“雷鼓动山川”两句,一写将土们战前准备充足,一写战后仍高度警觉。
【小题2】这两首诗通过不同的场景,刻画了浑瑊将军不同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野 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B.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C.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D.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小题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