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注)① 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B.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专指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B.“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并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2)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小题2】这首咏物诗,主要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⑤去,何时复更还?

 [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泠风: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与月作了准备;第二句中的“穷”字,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
B.第三、四句运用以实写虚的手法,写面对诗人的主动问好,太白星与诗人交谈,表示愿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
C.第五句虽然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但用得更灵活自然,没有显出斧凿痕迹。
D.第七、八句写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着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善,字仲良,河东汾阴人也。善少为司空府参军事,傥城郡守,转盐池都将。魏孝武西迁东魏盖河东为泰州以善为别驾善家素富僮仆数百人兄元信仗气豪侈每食方丈做客恒满弦歌不绝。而善独供己率素,爱乐闲静。

大统三年,齐神武败与沙苑,留善族兄崇礼守河东。太祖遣李弼围之,崇礼固守不下。善密谓崇礼曰:“高氏戎车犯顺,致令主上播越。与兄忝是衣冠绪语,荷国荣宠。今大军已临,而兄尚欲为高氏尽力。若城陷之日,送首长安,云逆贼某甲之首,死而有灵,岂不殁有余愧!不如早归诚款,虽未足以表奇节,庶获全首领。”而崇礼犹持疑不决。会善从弟馥妹夫高子信为防城都督,守城南面。遣馥来诣善云:“意欲应接西军,但恐力所不制。”善即令弟济将门生数十人,与信、馥等斩关引弼军入。时预谋者并赏五等爵,善以背逆归顺,臣子常情,岂容阖门大小,俱叨封邑,遂与弟慎并固辞不受不受。太祖嘉之,以善为汾阴令。善干用强明,一郡称最。太守王罴美之,令善兼督六县事。

时欲广置屯田以供军费,乃除司农少卿,领同州夏阳县ニ十屯监。又于夏阳诸山置铁冶,复令善为冶监,每月役八千人,营造军器。善亲自督课,兼加慰抚,甲兵精利,而皆忘其劳苦焉。追论屯田功,赐爵龙门县子,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时晋公护执政,仪同齐轨语善云:“兵马万机、须归天子,何因犹在权门。”善白之。护乃杀轨,以善忠于己,引为中外府司马。出为隆州利刺史,兼治益州总管府长史。征拜少傅。卒于位,时年六十七。曰谬公。

(选自《周书·薛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孝武西迁东魏/改河东为泰州/以善为别驾/善家素富/僮仆数百人/兄元信/仗气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恒满/弦歌不绝
B.魏孝武西迁/东魏改河东为泰州/以善为别驾/善家素富/僮仆数百人/兄元信/仗气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恒满/弦歌不绝/
C.魏孝武西迁东魏/改河东为泰州/以善为别驾/善家素富/僮仆数百人/兄元信/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恒满/弦歌不绝/
D.魏孝武西迁/东魏改河东为泰州/以善为别驾/善家素富/僮仆数百人/兄元信/仗气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恒满/弦歌不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一般指官职变动。《屈原列传》中“顷襄王怒而迁之”的迁”与本文意思相同。
B.五等爵,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即所谓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封邑是指中国古代帝王赐给诸侯、功臣等的领地或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等。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去世后,依其生前事迹给出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善服用简朴,闲静自处,不贪图功利。攻下河东郡城后,预谋的人都要封赏五等爵位,薛善以族兄薛崇礼影响自己名声为由,坚决推辞不接受。
B.薛善指挥作战,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降崇礼固守河东,李弼的大军久攻不下,薛善秘密向自己的族兄薛崇礼申明大义、晓以利害,劝其弃逆归顺。
C.善精明强干,用兵果断。在薛崇礼持疑不定的情势下,薛善与族人薛馥和亲戚高子信等联兵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引领己方的军队进入河东城内。
D.薛善在任治监时,不辞劳苦,功绩卓著。薛善在夏阳诸山率领八千人冶铁制造军器,他亲自监督冶炼并抚慰工人,所治制的兵器都非常精致锋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早归诚款,虽未足以表奇节,庶获全首领。
(2)太祖嘉之,以善为汾阴令。善干用强明,一郡称最。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屏迹三首(其二)

杜甫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注释:①本诗书杜甫晚年退居成都草堂时作。②村鼓:指社庙内敲的鼓。

【小题1】下列对这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题目为“屏迹”,从全诗内容来看,“屏迹”就是“隐居”之意。
B.诗中塑造了一位幽居身暇、亲近物情、清高自守、白首杖藜的老者形象。
C.首联出句是说用拙心静,故能存道,对句是说幽居身闲,故能近察物情。
D.“心迹喜双清”写诗人高兴自己内心深处不染尘俗之气,是全诗的诗眼。
【小题2】首联中诗人说自己“幽居近物情”,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人“物情”之“近”的具体体现。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各题。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杜甫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注:①指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老友。②传送酒食。③征召访求,严武数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④杜甫自称。
【小题1】全诗围绕“枉驾”(即“屈尊拜访”)之意展开,试作简析。
【小题2】简要概括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 愁 石象之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遍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诗首联追寻“愁”的踪迹,说它有时会不请自来,来了又赶不走,它来了总是一半藏在人的心里——“愁肠百结”,一半写在人的心灵之窗——“愁眉苦脸”。
B.诗人认为“愁”最容易潜入的机会只有一条,即风雨摧花春归去,落英遍地孤者见,最能使人愁肠寸断,思虑万千。
C.尾联写“愁”无处不在。“愁”如此气人、欺人、恼人,可那些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们却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姬歌妾舞、骄奢淫逸的生活,不知愁为何物,除此之外,“愁”乃“人间何处不相随”。
D.诗人把愁之踪迹、潜入时机、来时情状以及无处不在的态势状写得生动,形象,细致。通篇不着一“愁”字,却句句切题,犹如一首谜语诗。
【小题2】《宋诗略》评论这首诗写愁“有神无迹”。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小题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B.颔联写远景: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壮阔的景象,写出诗人喜悦之情。
C.诗的后半部分是“书怀”。“官应老病休”,这是反语,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因为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D.最后两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小题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试运用“知人论事,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之。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杜审言于公元645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县西)尉,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写了这首五言律诗《经行岚州》。
【小题1】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往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花不发”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B.“新旧雪仍残”中“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雪仍残”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C.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小题2】“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示弟

李贺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注)①此诗为李贺到长安应进士试不第后返回家中所作,②醁醽:美酒名③:浅黄色的包书,④底事:何事,什么事②牛马卢:古代赠具“五木”上的名色,博时接名色决定胜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看似简单的叙述,但“三年“与“一日”自成对比,蕴含的情感极为复杂。
B.颔联通过特定形象委婉抒情,“今夕酒”与“去时书”对举,科场失意之情溢于言表。
C.“人间底事无?”以反问强调人世间充满不公平,直指时弊,表达愤世嫉俗的情怀。
D.尾联笔锋一转,以赌博的胜负为喻,表现了诗人从此之后无意于仕途的洒脱与豁达。
【小题2】李贺的“病骨犹能在”与杜甫“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