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善,字仲良,河东汾阴人也。善少为司空府参军事,傥城郡守,转盐池都将。魏孝武西迁东魏盖河东为泰州以善为别驾善家素富僮仆数百人兄元信仗气豪侈每食方丈做客恒满弦歌不绝。而善独供己率素,爱乐闲静。

大统三年,齐神武败与沙苑,留善族兄崇礼守河东。太祖遣李弼围之,崇礼固守不下。善密谓崇礼曰:“高氏戎车犯顺,致令主上播越。与兄忝是衣冠绪语,荷国荣宠。今大军已临,而兄尚欲为高氏尽力。若城陷之日,送首长安,云逆贼某甲之首,死而有灵,岂不殁有余愧!不如早归诚款,虽未足以表奇节,庶获全首领。”而崇礼犹持疑不决。会善从弟馥妹夫高子信为防城都督,守城南面。遣馥来诣善云:“意欲应接西军,但恐力所不制。”善即令弟济将门生数十人,与信、馥等斩关引弼军入。时预谋者并赏五等爵,善以背逆归顺,臣子常情,岂容阖门大小,俱叨封邑,遂与弟慎并固辞不受不受。太祖嘉之,以善为汾阴令。善干用强明,一郡称最。太守王罴美之,令善兼督六县事。

时欲广置屯田以供军费,乃除司农少卿,领同州夏阳县ニ十屯监。又于夏阳诸山置铁冶,复令善为冶监,每月役八千人,营造军器。善亲自督课,兼加慰抚,甲兵精利,而皆忘其劳苦焉。追论屯田功,赐爵龙门县子,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时晋公护执政,仪同齐轨语善云:“兵马万机、须归天子,何因犹在权门。”善白之。护乃杀轨,以善忠于己,引为中外府司马。出为隆州利刺史,兼治益州总管府长史。征拜少傅。卒于位,时年六十七。曰谬公。

(选自《周书·薛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孝武西迁东魏/改河东为泰州/以善为别驾/善家素富/僮仆数百人/兄元信/仗气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恒满/弦歌不绝
B.魏孝武西迁/东魏改河东为泰州/以善为别驾/善家素富/僮仆数百人/兄元信/仗气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恒满/弦歌不绝/
C.魏孝武西迁东魏/改河东为泰州/以善为别驾/善家素富/僮仆数百人/兄元信/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恒满/弦歌不绝/
D.魏孝武西迁/东魏改河东为泰州/以善为别驾/善家素富/僮仆数百人/兄元信/仗气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恒满/弦歌不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一般指官职变动。《屈原列传》中“顷襄王怒而迁之”的迁”与本文意思相同。
B.五等爵,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即所谓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封邑是指中国古代帝王赐给诸侯、功臣等的领地或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等。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去世后,依其生前事迹给出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善服用简朴,闲静自处,不贪图功利。攻下河东郡城后,预谋的人都要封赏五等爵位,薛善以族兄薛崇礼影响自己名声为由,坚决推辞不接受。
B.薛善指挥作战,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降崇礼固守河东,李弼的大军久攻不下,薛善秘密向自己的族兄薛崇礼申明大义、晓以利害,劝其弃逆归顺。
C.善精明强干,用兵果断。在薛崇礼持疑不定的情势下,薛善与族人薛馥和亲戚高子信等联兵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引领己方的军队进入河东城内。
D.薛善在任治监时,不辞劳苦,功绩卓著。薛善在夏阳诸山率领八千人冶铁制造军器,他亲自监督冶炼并抚慰工人,所治制的兵器都非常精致锋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早归诚款,虽未足以表奇节,庶获全首领。
(2)太祖嘉之,以善为汾阴令。善干用强明,一郡称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2 07:13: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史宁字永和,建康(袁)表氏人也。宁少以军功拜别将。迁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禁中。寻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骚动,,三鸦路绝,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遂税得马一千五百匹供军。寻除南郢州刺史,及胜为大行台,表宁为大都督
属魏孝武帝西迁,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宁随胜奔梁。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宁答曰:“臣世荷魏恩,位为列将,天长丧乱,本朝倾覆,不能北面逆贼,幸得息肩有道。傥如明诏,欣幸实多。”因涕泣横流,梁武帝为之动容。在梁二年,胜乃与宁密图归计。宁曰:“朱异既为梁主所信任,请往见之。”胜然其言。宁乃见异,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归之意,辞气雅至。异亦嗟挹,谓宁曰:“桑梓之思,其可忘怀?当为奏闻,必望遂所请耳。”未几,梁主果许胜等归。
大统二年,宁自梁归,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久之,迁车骑将军、行泾州事。时贼帅莫折后炽寇掠居民,宁率州兵与行原州事李贤讨破之。转通直散骑常侍、东义州刺史。十二年,转凉州刺史。宁未至而前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诏遣独孤信率兵与宁讨之,宁先至凉州,为陈祸福,城中吏民皆相率降附。仲和仍据城不下,寻亦克之。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凉西凉二州诸军事、散骑常侍、凉州刺史。十五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为公。
孝闵帝践阼,拜小司徒,出为荆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镇防诸军事、荆州刺史。宁有识画,谙兵权,临敌指挥,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及在荆州,颇自奢纵贪浊,不修法度。尝出,有人诉州佐曲法,宁还付被讼者治之。自是有事者不复敢言,声名大损于西州。保定三年,卒于州。谥曰烈。
(节选自《周书·史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B.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C.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D.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B.“桑梓”,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人往往用“桑梓”代指故乡。
C.“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归阙”意为返回京师。
D.“践阼”,原指古代踏上阼阶主位,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宁成就始于少年。史宁少年时立下战功,授别将。升任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皇宫。随即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衔。
B.史宁既感恩又重情。史宁在梁期间向梁武帝陈情,述说不忘昔日魏恩,感激梁武帝收留之情,也委婉表达了效忠于梁之心。
C.史宁作战善用谋略。宇文仲和叛乱时,史宁先到凉州,说服凉州城中官民,使之归附,削弱宇文仲和力量。不久就攻克凉州城。
D.史宁晚年名声不好。史宁晚年在荆州,奢侈放纵,不整治法令制度。有人控诉州佐枉法,史宁就把此人交给那个州佐治罪。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寻除南郢州刺史,及胜为大行台,表宁为大都督。
⑵宁曰:“朱异既为梁主所信任,请往见之。”胜然其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彦,太原阳曲人也。其先从宦关右,说居冯翊。彦少知名,太祖临雍州,辟为西曹书佐。寻除开府仪同主簿,转司空记室、太尉府属,迁虞部郎中。大统十二年,初选当州首望,统领乡兵,除帅都督、持节、平东将军。是时,岷州羌酋傍乞铁忽与郑五丑等寇扰西部。彦从大将军宇文贵讨平之。魏恭帝元年,除兵部尚书。仍以本兵从柱园于谨南伐江陵。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六官建,拜民部中大夫。

孝闵帝践祚,出为沣州刺史。蛮左生梗,未遵朝宪。至于赋税,违命者多。聚散无恒,不营农业。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余粮。亡命之徒,成从赋役。先是以沣州粮储乏少,每令荆州递送。自彦莅职,仓庾充实,无复转输之劳。

齐南安城主冯显密遣使归降,其众未之知也。柱国宇文贵令彦率兵应接齐人先令显率所部送粮南下彦惧其众不从命及于路邀之显因得自拔其众果拒战彦纵兵奋击并虏获之以南安无备,即引军掩袭。显外兵参军邹绍既为彦所获,因请为乡导。彦遂夜至城下,令绍诈称显归。门者开门待之,彦引兵而入,遂有其城。俘获三千余人,晋公护嘉之,进爵怀德县公,邑一千户。以南安悬远,寻令班师。及秩满还朝,民吏号泣送彦二百余里。

保定四年,晋公护东讨。彦从尉迟迥攻洛阳。迥复令彦与权景宣南出汝颍。及军次豫州,彦请攻之。景宣以城守既严,卒难攻取,将欲南辕,更图经略。彦以奉命出师,须与大军相接。若向江畔立功,更非朝廷本意。固执不从,兼画攻取之计。会其刺史王士良妻弟董远秀密遣送款,景宣乃从。于是引军围之,士良遂出降。仍以彦镇豫州,增邑六百户。属纯州刺史樊舍卒,其地既东接陈境,俗兼蛮左,初丧州将,境内骚然。朝议以彦威信著于东南,便令镇抚。彦至,吏人畏而爱之。

天和四年,卒于位。赠小司空、宜鄜丹三州刺史。

(选自《周书·郭彦传》

注:①大统,西魏废帝的年号。②孝闵帝,北周皇帝宇文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柱国宇文贵令彦率兵应接/齐人先令显率所部送粮南下/彦惧其众不从命/乃于路邀之/显因得自拔/其众果拒战彦/纵兵奋击/并虏获之/
B.柱国宇文贵令彦率兵应接齐人/先令显率所部送粮南下/彦惧其众不从命/乃于路邀之/显因得自拔/其众果拒战/彦纵兵奋击/并虏获之/
C.柱国宇文贵令彦率兵应接/齐人先令显率所部送粮南下/彦惧其众不从命/乃于路邀之/显因得自拔/其众果拒战/彦纵兵奋击/并虏获之/
D.柱国宇文贵令彦率兵应接齐人/先令显率所部送粮南下/彦惧其众不从命/乃于路邀之/显因得自拔/其众果拒战彦/纵兵奋击/并虏获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望,指头等望族。望族,是指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一般是大家族或大姓人家。
B.民部,与唐以后的户部相当。户部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屯田、军需及教育等。
C.秩满,官吏任期届满。“秩”是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D.朝议,当国家有重要事情及君王遇难断之事时,皇帝召集三公九卿及相关官员召开的会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彦有军事才能。郭彦随宇文贵平定了岷州羌族侵扰,后又领本部随于谨征伐江陵,因有战功得到进升。
B.郭彦善于治理。沣州百姓不善农业,聚散无定。他任刺史后,使粮食有了储备,改变了依靠外地转运的局面。
C.郭彦善于把握战机。他利用冯显归降的时机,设计占领南安城。在行军途中,他又劝导董远秀归降,攻下了豫州城。
D.郭彦深受朝廷重视。他在西魏官做到民部中大夫。在北周被朝延认为是镇守纯州的最合适人选,结果也是不负众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余粮。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2)景宣以城守既严,卒难攻取,将欲南辕,更图经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于仲文,字次武,髻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①髻龄(tiáo chèn):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迥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B.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C.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D.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古义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例如,《晋书·杜预传》:“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起家拜尚书郎。”
B.“高祖”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再如“太宗”“太祖”“高宗”等。
C.“者”,文言虚词,一般用在句中或句末。“所从骑战死者”中的“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有时也可代指京师。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他。
B.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握,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泅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小题7】【小题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文军次寥堤,去梁郡匕里,仲文以赢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
(2)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以为檀让,乃出迎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父元直,仕梁。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起家文德主帅,转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其父为衡州,留迁哲本乡,临统部曲事。时年二十,抚驭群下,甚得其情。及侯景篡逆,诸王争帝,迁哲外御边寇,自守而已。
大统十七年,太祖遣达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然犹意气自若。武乃执送京师。太祖谓之曰:“何不早归国家,乃劳师旅?今为俘虏,不亦愧乎?” 答曰:“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太祖深嘉之。
魏恭帝初,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太祖遣鴈门公田弘出梁汉,开府贺若敦趣直谷。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仍与贺若敦南出狥地。军次鹿城,城主遣使请降。迁哲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遂不许之。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自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
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击五子王等,破之。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迁哲亦自取供食。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
建德二年,进爵安康郡公。三年,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赠金州总管。谥曰壮武。
(节选自《周书》卷四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B.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C.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至/狼狈遁走
D.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又称“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斜流,古人以东为左而得名。
B.转,指职务调动,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调”“徒”等,而”迁”一般指官职提升。
C.大统是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起算之年称为“改元”。
D.爵是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设置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因时改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迁哲少年英雄,有所作为。二十岁时,其父担任衡州刺史留他镇守本乡,他能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B.李迁哲沉稳从容,耿直信义。兵败被俘,面对太祖的质问,仍慷慨陈词,不卑不亢,以气度和真诚赢得太祖的敬重。
C.李迁哲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山南一带叛乱,叛兵据险顽抗,太祖派他前去平乱,叛军闻风归服,余寇也被迅速荡平。
D.李迁哲关心下属,宅心仁厚。军粮匮乏之际,他用葛根磨粉代替米,分给兵士们吃又亲自为病患医治,受到拥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
(2)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端犹高,得无诈也?

同类题5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未及弱冠,父已卒。徽少与母居,尽心孝养。及长,好经史。性审慎,不妄交游,遭母忧,丧毕,乃归于魏。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大统初,进爵为。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先是,东阳王元荣为瓜州刺史,其女婿刘彦随焉。及荣死,瓜州首望表荣子康为刺史,彦逐杀康而取其位。属四方多难,朝廷不遑问罪,因授彦刺史。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使还,迁都官尚书。十二年,瓜州刺史成庆为城人张保所杀,都督令狐延等起义逐保,启请刺史,乃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周书·申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B.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C.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D.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但体魄还未强壮。
B.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也泛指达官贵人或士大夫,如王侯将相。
C.侍郎的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职位低于郎中;郎中的职责是护卫、陪从,后来亦可作医生的代称。
D.豪右,豪门大户:右指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右边,故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为人忠信,颇具古人风骨。元邃被关囚车之时,宾客皆弃元邃而去,只有申徽只身前往送行;河桥之战,大军失利,申徽总是不离文帝左右。
B.申徽富有才干,常被委以重任,就任大行台郎中时,他草拟各类文书;瓜州刺史被杀后,他受命出任瓜州刺史,在任五年,边地百姓安居乐业。
C.申徽有胆有谋,能够临机决断。在受命谋取意图谋反的刘彦时,他轻车简从,令刘彦不起疑心,再派人说动刘彦前来归顺,趁此机会将其逮捕。
D.申徽谨慎廉洁,深受百姓爱戴。南方归顺之初,官员们有相互馈赠的风气,但是他却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来警戒自己,离任时送行的人绵延数十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逍遥游》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审慎,不妄交游,遭母忧,丧毕,乃归于魏。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