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杜甫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小题1】下列对这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写亲历国难,后诗写年老漂泊,两诗皆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哀伤。
B.前诗国都沦陷乱草遍地,后诗孤舟夜冷风吹细草,首联都景中含情。
C.两诗都是先描写场景,后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D.两首五言律诗皆意境雄浑,含蓄凝练,体现“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了鸟,请结合全诗,从表现技巧角度分别分析作者的这一用意。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
C.“心中自不平”,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
D.“铁琦绕龙城”,表明唐军誓师长安,不胜不归的决心。
【小题2】以下评价最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慷慨激昂B.清新流畅C.深沉含蓄D.刚劲凝练
【小题3】扣住“暗”“杂”二字,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两句。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安悦。及长,有经国才略,屡辟不起。后与王珣俱被桓温辟为掾,并礼重之。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乃以玄应举。中书郎郗超虽素与玄不善,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

②时苻坚遣军围襄阳,车骑将军桓冲御之。诏玄发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以为形援。襄阳既没,坚将彭超攻龙骧将军戴逯于彭城。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小将田泓请行,玄许之。既而告城中曰:“南军垂至,我单行来报,为贼所得,勉之!”遂遇害。

③及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众百万。诏以玄为前锋,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即斩梁成及成弟云,步骑崩溃,争赴淮水。牢之纵兵追之,生擒坚伪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军实。坚进屯寿阳,列阵临肥水,玄军不得渡。玄使谓苻融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决战肥水南。坚中流矢,临阵斩融。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诏遣殿中将军慰劳。赐钱百万,彩千匹。

(节选自《晋书•谢玄传》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于泗口(_____) (2)众百万(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人事
A.准备B.参与C.谋划D.犹豫
【小题3】死者不可胜计
A.胜利B.能承受C.超过D.尽
【小题4】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B.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C.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D.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小题5】把第③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决战肥水南。
【小题6】第①段画线句反映了郗超对谢玄被推举持有怎样的态度
A.惊讶B.赞赏C.嫉恨D.不满
【小题7】有人认为淝水之战高度体现了谢玄的才能,谈谈本文是如何展现谢玄的才能的。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庾亮,字元规,明皇后之见也。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 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累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转护军将军。及帝疾笃,不欲见人,群臣无得进者,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美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既而正色陈美与宗等谋废大臣,规共辅政,社稷安否,将在今日,辞旨切至,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太后临朝,政事一决于亮。先是,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亮任法载物,颇以此失人心。会南顿王宗复谋废执政,亮杀宗而废宗兄美。宗,帝室近属,美,国族元老,又先帝保傅,天下咸以亮剪削宗室,后将军郭默据湓口以叛,亮表求亲征,于是以本官加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等步骑二万,会太尉陶侃俱讨破之,亮还芜湖,不受爵赏。侃移书曰:“夫赏罚黜陟,国之大信,窃怪矫然,独为君子。”亮曰:“元帅指捻,武臣效命,亮何功之有!”遂苦辞不受,进号镇西将军,又固让。亮有开复中原之谋,乃解豫州授辅国将军毛宝,使与西阳太守樊峻精兵一万,俱戍都城。会寇陷都城,毛宝赴水而死。亮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有诏复位,寻拜司空,余官如故,固让不拜,亮自都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适赠太尉,曰文康。

(节选自《晋书·庾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B.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C.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D.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是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代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以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以此借指土地。
C.保傅,辅导天子和诸侯子弟的官员,统称为保傅;又为辅国重臣,有太保、太傅等,汉代以后常作大官的加衔。
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按古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亮威严庄重,遵守礼仪。他坚持操守,时人都敬畏他的正直严谨;元帝接见他时,看见他仪表堂堂,就特别器重他。
B.庾亮忠于朝廷,临危受命。眼看司马宗等人图谋不轨,他直入卧内见帝,陈述社稷危机,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助幼主。
C.庾亮办事果敢,平定叛乱。为了维护朝廷稳定,他处决了司马宗、司马美等阴谋夺权的皇族,讨伐并打败了作乱的郭默。
D.庾亮克己奉公,谦恭有节。他秉公执法却招来非议,屡建功勋却谢绝封赏,战将牺牲后他引咎谢罪、降职,不再复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
(2)有诏复位,寻拜司空,余官如故,固让不拜。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晓发公安

杜甫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

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

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注)①大历三年,诗人离开公安前往岳阳。②明星:启明星。③语出《孔子家语》: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④物色:指物。生态:指人。⑤转眄:转眼。⑥扶:陪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击柝”“明星”点明标题中的“晓”字,“复”字便见得前此已饱闻。
B.第二句中的“亦不迟”意谓柝声一歇,启明星也出现了,仿佛催人早早出发。
C.颔联写听到邻鸡之鸣和野外的哭声而引发感慨,“能几时”透露出幻灭感。
D.全诗叙写晓发公安之见闻感受,以人生感触为主线,景中融情,语言老到。
【小题2】本诗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知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凹西门伫献捷。

(注)①唐天宝十三年冬,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于轮台率兵征播仙,抗击吐善入侵,岑参作此诗送行。行,乐府诗体的标志。②走马川:或说即左末河,距播仙城500里。③雪海:在新疆。④金山:即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⑤五花、连钱:都是名贵的良马。⑥草辙:起草声讨敌人的文书。⑦车师:车师为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鲁番境内。

【小题1】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写出征的环境,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
B.本诗意象鲜明,意境独特,体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虽无细节描写,但笔力矫健,大笔挥洒,语句豪爽,真实动人。
C.诗歌虽写战争,却以叙寒冷为主。围绕“风”字落笔,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轮台”句由暗写转为明写,写出了“风声”,接着又以石头的满地滚动突显了风的狂暴。
D.“金山西见烟尘飞”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
【小题2】杜甫曾评价“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的边塞诗善于描“奇景”、抒“奇情”。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是怎样描“奇景”、抒“奇情”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面对《登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箫箫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风急天高”点明了季节,“哀”字为长江的秋景增添了悲怆的意味,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萧萧”、“滚滚”这两个叠词,通过形象化的描写,让人在情状的描摹中感受韶光易逝的感伤。
C.颈联“万里悲秋”以眼前之景抒发感时之伤,“作客”描绘羁旅之悲愁,“百年多病”写年老身体之衰。
D.全诗意象明丽,意境清新,境界阔大,感情深沉,声律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B.《书愤》全诗紧扣一个“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诗人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壮心未遂、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全诗悲愤而不颓废,意境开阔,气韵浑厚。
C.《琵琶行》摹写音乐时,除了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还通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正面描写,强化了音乐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D.《李凭箜篌引》中“昆山”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优美动听;“芙蓉泣露”摹写琴声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欢快。新奇瑰丽,形神兼备。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王建

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

(注释)①离乱:战乱。②芙蓉幕:大吏之幕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冬末战乱后的江边的荒凉之景,渲染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表达岁末之时,诗人身在异乡,只能空寄一封书信的无奈之情。
C.颈联描绘出诗人满头白发、生活窘迫、唯有写诗聊以自慰的自我形象。
D.尾联写诗人不顾友人的讥笑,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表达了旷达乐观的情怀。
【小题2】这首诗蕴含着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颔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小题2】《登高》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