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唐)王维
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①。
[注]①指远行的车。
【小题1】请合理补充相关内容,说说颔联的意思。
【小题2】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说明。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唐)王维
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①。
[注]①指远行的车。
【小题1】请合理补充相关内容,说说颔联的意思。
【小题2】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①长洲②尽棘丛, 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小题1】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
【小题2】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①长洲②尽棘丛, 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小题1】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
【小题2】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关山月
卢照邻
塞垣①通碣石②,虏障抵祁连。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③北,光断玉门前。
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注)①塞垣:指边塞。后也指长城、边关城墙。②竭石:在今河北昌黎之北。③金岫:指金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有的版本把尾联中的“寄言闺中妇”改为“寄书谢中妇”(谢:道歉)。有人认为“寄书谢中妇”更好,结合作品分析为什么?
关山月
卢照邻
塞垣①通碣石②,虏障抵祁连。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③北,光断玉门前。
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注)①塞垣:指边塞。后也指长城、边关城墙。②竭石:在今河北昌黎之北。③金岫:指金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空间上写边疆战线漫长、战事紧张,交代了戍边将士们不能回归故乡的原因。 |
B.颈联写将士渴望与明月一道探访亲人却不能,有张若虚名句“愿逐月华流照君”之意。 |
C.尾联直抒胸臆,希望家中的妻子不时看看天上南归的鸿雁,它们会捎去自己的思念。 |
D.这首诗的整体意境清冷孤寂,表现了将士们戍守边疆的决心和对家中亲人的惦念。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之地,多指隐居之所。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之地,多指隐居之所。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朋友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真实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出 郭①(杜甫)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②犹兵马,他乡③亦鼓鼙④。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⑤。
【注】①出郭:此诗为杜甫由成都城郭回归草堂时所作。②故国:指洛阳。③他乡:指成都。④鼓鼙(pí):军鼓,此处暗指北方吐蕃的侵患。⑤旧乌:杜甫草堂前树间有乌鸦栖息,为邻日久,故云“旧乌”。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尾联写夜幕降临,江城的羁旅之人又将和草堂树间的乌鸦相共悲啼,其诗情集于一“啼” 字。
【小题2】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抒发“乱世悲情”的。
出 郭①(杜甫)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②犹兵马,他乡③亦鼓鼙④。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⑤。
【注】①出郭:此诗为杜甫由成都城郭回归草堂时所作。②故国:指洛阳。③他乡:指成都。④鼓鼙(pí):军鼓,此处暗指北方吐蕃的侵患。⑤旧乌:杜甫草堂前树间有乌鸦栖息,为邻日久,故云“旧乌”。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傍晚所见,凄清的寒霜,压抑的天空;“逐望低” 三字的意思是天宇随目光入远而变得低沉。 |
B.颔联由远及近地写盐井上空晚烟沉沉,雪山西侧夕阳惨淡,进一步展现萧瑟暗淡的意境。 |
C.颈联转写故乡安史之乱余波未平,蜀地吐蕃之患又生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处于万方多难的忧叹。 |
D.主体部分“远烟”与“斜景”并写,“兵马”和“鼓鼙”相对,一正一反,凸显悲喜交加。 |
【小题2】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抒发“乱世悲情”的。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祥,字世休,朔方人也。祥少有文武才干,仕周太子车右中士,袭爵武遂县公。高祖践阼,拜仪同,领交州事,进爵阳城郡公。祥在州颇有惠政。后数年,转骠骑将军。伐陈之役,从宜阳公王世积,以舟师出九江道,先锋与陈人合战,破之,进拔江州。上闻而大悦,下诏曰:“骠骑高才壮志,是朕所知,善为经略,以取大赏,使富贵功名永垂竹帛也。”寻拜蕲州总管。后以行军总管从晋王广击突厥于灵武,破之。迁右卫将军。仁寿中,率兵屯弘化以备胡。炀帝时在东宫,遗祥书曰:“将军总戎塞表,足使李广惭勇,魏尚愧能,冠彼二贤,独在吾子。”炀帝即位,汉王谅发兵作乱,遣其将綦良自滏口徇黎阳,塞白马津,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内。帝以祥为行军总管,军于河阴,久不得济。祥谓军吏曰:“余公理轻而无谋,才用素不足称,又新得志,谓其众可恃。恃众必骄。且河北人先不习兵,所谓拥市人而战。以吾筹之,不足图也。”乃令军中修攻具,公理使谍知之,果屯兵于河阳内城以备祥。祥于是舣船南岸,公理聚甲以当之。祥乃简精锐于下流潜渡,公理率众拒之。祥至须水,两军相对,公理未成列,祥纵击,大破之。东趣黎阳讨綦良等。良列阵以待,兵未接,良弃军而走。于是其众大溃,祥纵兵乘之,杀万余人。进位上大将军,赐缣彩七千段,女妓十人,良马二十匹。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从征吐谷浑,祥率众出间道击虏,破之,俘男女千馀口。赐奴婢六十人,马三百匹。俄拜燕郡太守,被贼高开道所围,祥称疾不视事。及城陷,开道甚礼之。会开道与罗艺通和,送祥于涿郡,卒于途。
(选自《隋书·史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骠骑高才壮志,是朕所知,善为经略,以取大赏,使富贵功名永垂竹帛也。
(2)俄拜燕郡太守,被贼高开道所围,祥称疾不视事。及城陷,开道甚礼之。
史祥,字世休,朔方人也。祥少有文武才干,仕周太子车右中士,袭爵武遂县公。高祖践阼,拜仪同,领交州事,进爵阳城郡公。祥在州颇有惠政。后数年,转骠骑将军。伐陈之役,从宜阳公王世积,以舟师出九江道,先锋与陈人合战,破之,进拔江州。上闻而大悦,下诏曰:“骠骑高才壮志,是朕所知,善为经略,以取大赏,使富贵功名永垂竹帛也。”寻拜蕲州总管。后以行军总管从晋王广击突厥于灵武,破之。迁右卫将军。仁寿中,率兵屯弘化以备胡。炀帝时在东宫,遗祥书曰:“将军总戎塞表,足使李广惭勇,魏尚愧能,冠彼二贤,独在吾子。”炀帝即位,汉王谅发兵作乱,遣其将綦良自滏口徇黎阳,塞白马津,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内。帝以祥为行军总管,军于河阴,久不得济。祥谓军吏曰:“余公理轻而无谋,才用素不足称,又新得志,谓其众可恃。恃众必骄。且河北人先不习兵,所谓拥市人而战。以吾筹之,不足图也。”乃令军中修攻具,公理使谍知之,果屯兵于河阳内城以备祥。祥于是舣船南岸,公理聚甲以当之。祥乃简精锐于下流潜渡,公理率众拒之。祥至须水,两军相对,公理未成列,祥纵击,大破之。东趣黎阳讨綦良等。良列阵以待,兵未接,良弃军而走。于是其众大溃,祥纵兵乘之,杀万余人。进位上大将军,赐缣彩七千段,女妓十人,良马二十匹。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从征吐谷浑,祥率众出间道击虏,破之,俘男女千馀口。赐奴婢六十人,马三百匹。俄拜燕郡太守,被贼高开道所围,祥称疾不视事。及城陷,开道甚礼之。会开道与罗艺通和,送祥于涿郡,卒于途。
(选自《隋书·史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 |
B.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 |
C.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 |
D.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 |
A.袭爵,一般指由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一般称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则减三等袭爵。 |
B.践指踩、踏,阼指大堂前东西的台阶。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故践阼一般特指帝王即位、登基。 |
C.屯兵在古代是多义词,既指守卫的士兵,屯田垦荒的军队,也可指驻扎军队,文中指屯田垦荒的军队。 |
D.奴婢指旧时丧失自由、为主人无偿服劳役的人,其有罪人、俘虏及其家属等,秦汉后通常男称奴,女称婢。 |
A.史祥少有才干,治理颇有惠政。年少时他就表现出了文武方面的才能,在北周曾任太子车右中士;在管理交州期间,他能施行仁爱之政。 |
B.史祥护边有功,获得晋升赏赐。他跟随杨广在灵武大破突厥,升职为右卫将军;后又随炀帝征讨吐谷浑,大败敌军,获得丰厚赏赐。 |
C.史祥作战勇猛,得到皇帝夸奖。在讨伐陈军战役中,他身为先锋,率水军一举攻下江州,得到高祖充分肯定,认为即使李广等人也不能及。 |
D.史祥善于谋略,作战取得胜利。在平定杨谅之战中,史祥周密部署,对敌方情况做了深入分析,将余公理打得措手不及,又乘胜追击,大胜綦良。 |
(1)骠骑高才壮志,是朕所知,善为经略,以取大赏,使富贵功名永垂竹帛也。
(2)俄拜燕郡太守,被贼高开道所围,祥称疾不视事。及城陷,开道甚礼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阁 夜①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这首诗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尾联写英雄成为历史过客令人哀伤,好在与亲友的通信、交游给作者带来了慰藉
【小题2】首句“催”字用词精当,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阁 夜①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这首诗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天涯”既指地势偏远的夔州,又有流落天涯之意,写出了作者滞留他乡的悲凉。 |
B.`颔联将悲惨的战争现实和壮美的三峡景色相结合,营造出悲壮雄浑的意境。 |
C.颈联中作者想到了战争将给蜀地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体现了作者感伤时局的情怀。 |
D.乱世中渔人樵夫唱着优美动听的夷歌,生活安宁,给全诗增添了一丝浪漫的气息。 |
【小题2】首句“催”字用词精当,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小题1】对本诗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这一联叙议结合,议论饱含哲理,因此使整首诗的内涵更为丰富,形象更为饱满。
【小题2】本诗尾联中的“英雄”指什么人?诗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加以分析。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小题1】对本诗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一联,从大处着眼,言简意赅,高度地概括和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
B.上联运用“三顾茅庐”的典故,赞扬了刘备能够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精神品格。 |
C.下联“老臣心”从品德和事业两方面,充分表明了诸葛亮开国、守成的耿耿忠心。 |
D.这一联由之前的写祠堂过渡到写诸葛亮一生功业,申述了诗人所以景仰他的缘由。 |
【小题2】本诗尾联中的“英雄”指什么人?诗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听琵琶,兼简①长孙司户②
白居易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③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④。
如言都尉⑤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注]①简:书简,此处用作动词,写信,②本诗写于作者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期。③写:倾泻。④醒醒:悲苦貌。⑤都尉:这里代指西汉名将李陵。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古人摹写有声无形的音乐,妙在如音在耳、如奏在前。本诗与《琵琶行》在描写音乐的技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春听琵琶,兼简①长孙司户②
白居易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③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④。
如言都尉⑤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注]①简:书简,此处用作动词,写信,②本诗写于作者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期。③写:倾泻。④醒醒:悲苦貌。⑤都尉:这里代指西汉名将李陵。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不写琵琶演奏,而是从真珠玉铃发出的叮当清脆的声音写起,意在用它们美妙动听的声音与琵琶声做比。 |
B.颔联中“商风”是指秋风,琵琶弹奏的声音令诗人想到秋风吹动树木枝叶的飒飒响声,形象地写出了琵琶音调的悲凉。 |
C.颈联诗人由琵琶伤感的乐调联想到李陵深陷匈奴而思念京城和远嫁的王昭君厌弃边地的历史事实,进一步突出了乐调的悲切凄苦。 |
D.尾联中“迁客”指遭贬谪的官员,这里指诗人自己,诗人对于乐曲不忍再听,是乐曲悲苦的自然反应,同时也因其暗合诗人的处境。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一向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谈谈其精妙之处。
汴河亭①
许浑②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③。
(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今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许浑,晚唐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③迷楼,隋炀帝所筑;景阳楼,南陈后主所筑。【小题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中“广陵花盛”四字交待了隋炀帝东游的原因,不著一字褒贬,但已见讽刺之意。 |
B.诗歌第二句写劈开昆仑山凿出一条运河,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开凿运河工程之巨、耗费之大。 |
C.诗歌颔联写骁勇的禁兵离京护驾,众多宫女登船随行,虽没有直接让隋炀帝出场,但其赫赫声威可想而知。 |
D.“四海义师”一句写隋炀帝荒淫无道导致义军纷起,最终由唐一统天下,其中也暗含着历史教训。 |
E.“迷楼”一句表达了对隋炀帝因奢侈荒淫而被大唐灭国的结局的嘲讽,抒发了对大唐强大国力的赞颂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