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诗歌以“更将弦管醉东篱”结尾,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认为使君内心高洁,为了报答使君的知遇之恩,要多种菊花,待菊花盛开,请使君欣赏。 |
B.“鸣弓”即张弓发箭发出声音;“擐甲”指穿上甲胄;“羽林儿”指禁军士卒,这里指卫中丞所率的精锐士兵。 |
C.将士们出征,场面威武整肃,“台上”与“军中”相对应,“台上”句写的是上将的怒色。 |
D.本诗以汉喻唐,点明了对阵双方,用“汉将”指代唐朝出征军队,用“胡尘”指代唐军所攻打的对象,充满了壮志豪情。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闲 居 春 尽①
白居易
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
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②。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注)①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②生衣:绢制的夏衣。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尾联运用了拟人等修辞,以“冬裘”“夏葛”相更换写出时节更替,“似飞”则写出年老更觉光阴飞逝的心态。
【小题2】“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作简要赏析。
闲 居 春 尽①
白居易
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
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②。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注)①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②生衣:绢制的夏衣。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中“闲”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而且呼应了诗歌的标题。 |
B.“老身慵出客来稀”写诗人年事已高,没有客人来访,描写出诗人老年孤苦无依的情景。 |
C.颔联“暮雨”一词营造出凄凉的情境,“留教住”流露出诗人落寞、惆怅的情绪。 |
D.“唤遣归”写出了春天伴随着黄莺的呼唤而到来,表明作者的心情开始逐渐好转。 |
【小题2】“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桃花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注)①亚:通“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诗人注重语言的加工和提炼,本诗语言清新简洁,字句典雅,表达出深厚的情致。
【小题2】第三联是诗中的警句,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请简要赏析。
晚桃花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注)①亚:通“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描绘了一树桃花灼灼盛开,枝丫低垂,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的形象。 |
B.第二句交代了桃花生长的清冷环境,翠竹掩映,青松遮盖;点明其晚开的原因。 |
C.第三、四句转入感叹,晚开的桃花只有在艳阳高照时才会被寻幽探胜的人发现。 |
D.尾联诗人对桃花的怜惜与珍爱的慨叹,反映了诗人对人才问题不同于流俗的见解。 |
【小题2】第三联是诗中的警句,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秋夜坐
王绩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
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欹池。
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
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诗歌是作者晚上坐在园中,观赏着园中景致有感而作,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议论抒情。
【小题2】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晚秋夜坐
王绩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
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欹池。
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
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是总写,引出后面对园亭的景物的描写,一个“奇”字写出了园亭中物候的特点。 |
B.颔联重在写景,对池中的荷花和池边的杨柳进行了描写,表现了园亭中的勃勃生机。 |
C.第五句中的“噪”字写出了知了叫声之大,作者烦它扰人清静,要去粘它,赶它远离。 |
D.诗歌标题点明写作时间是晚秋,但园中物候却不是晚秋的,这是让作者感到“奇”的地方。 |
【小题2】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入太行路
白居易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
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
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
若比世路难,犹自①平于掌。
【注】①犹自:还觉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这首诗语言质朴,用韵自然,托物言志,由虚到实,心理描写贯穿其中,发人深思。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
初入太行路
白居易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
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
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
若比世路难,犹自①平于掌。
【注】①犹自:还觉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从感觉和视觉入笔,总写初入太行的自然环境和太行峰的总体形象,渲染了气氛。 |
B.颔联展示了诗人对于入太行的艰难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他早就听说入太行路途艰难。 |
C.颈联描写马蹄因为道路结冰而变滑,羊肠小道狭窄崎岖,突出了进人行的艰难险阻。 |
D.尾联把入太行的艰难之路比作世事艰难之路,表明人生路不平,不能遇难而退的态度。 |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释)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膦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分析。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释)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膦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骏马如疾风奔驰,写骏马实际上是突出驾驭骏马的健儿们威武雄壮。 |
B.“渭桥”代指长安,“鸣”突出了快马加鞭,渲染了军务紧迫和士气旺盛。 |
C.“弯弓”“插羽”指开弓射箭,两个动作就描绘出从出发到克敌制胜的场面。 |
D.在作战的过程中,汉军的阵型被冲散了,军营成空,反映出战争的惨烈。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夜咏怀①
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灵柩过衡阳时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写下许多悼友之作,《岁夜咏怀》即是其一。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此诗表面上写诗人的平静、闲适,甚至有些颓伤,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诗人极端的苦闷。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试简要分析。
岁夜咏怀①
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灵柩过衡阳时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写下许多悼友之作,《岁夜咏怀》即是其一。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一反常情,写自己多年来坎坷,不得意,即使新年来临也不会有新的希望了。 |
B.颔联将“昔”与“今”,“同游者”与“有几多”进行对比,蕴含着对岁月无情的伤感。 |
C.颈联说自己闲居、自由自在,只一味想长寿;表面写自己的颓伤,实是饱含愤激。 |
D.尾联写年年春色皆同,幽居也如此;实指春天有没有无所谓,体现了诗人的淡定。 |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新亭①
李 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②。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②周顗(yǐ)情:西晋灭亡后,南渡豪士在新亭宴饮,周顗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泪。唯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作者运用典故,取其意而用之,借古讽今,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发人深思。
【小题2】结合全诗,从尾联“慷慨”一词入手,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金陵新亭①
李 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②。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②周顗(yǐ)情:西晋灭亡后,南渡豪士在新亭宴饮,周顗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泪。唯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前两句由金陵风景优美起笔,继而写豪士们在新亭聚会,用语平实。 |
B.三、四句写周顗举目四望,风景未变而山河易主,悲从中来,大为哀叹。 |
C.五、六句运用“楚囚”典故,写在座之人充满悲怨,为国家命运前途担忧。 |
D.作者选取周顗绝望哀鸣、众人相对哭泣的场景,意在表现国家灭亡的悲痛。 |
【小题2】结合全诗,从尾联“慷慨”一词入手,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诗的颔联、颈联分别刻画了张旭怎样的形象特点?
醉后赠张九旭①
高 适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②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注]①张九旭:即张旭,排行第九。以草书著称,人称“草圣”。又喜饮酒,时称“张颠”。②青云:指玄宗召张旭为书学博士一事。【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张旭的与众不同。 |
B.“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从“草圣”张颠的称号着笔来刻画友人形象。 |
C.“白发老闲事”写出了诗人对张旭过去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不满与愤怒。 |
D.“能更几回眠”语带调侃,使题目中的“醉后”二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戏问花门酒家翁①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②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③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①本诗是作者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后,随高仙芝来到凉州城的天宝十年(751年)三月所作。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②沽:买或卖。首句为“卖”,末句是“买”③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小题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这首诗写诗人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树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表现诗人激动、陶醉的心情。
【小题2】本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本诗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
戏问花门酒家翁①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②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③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①本诗是作者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后,随高仙芝来到凉州城的天宝十年(751年)三月所作。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②沽:买或卖。首句为“卖”,末句是“买”③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小题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用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花门楼前酒店里。七十老翁热情待客,美酒飘香。春光初临,暖意融融。 |
B.“老人七十”“千壶百瓮”用夸张手法,写边塞安定,市井俨然的时代氛围,为下文 “戏问”作铺垫。 |
C.三四两句紧扣诗题“戏”字,但不写买酒过程,而是用榆钱外在特征来表现春色之美,又写店中老翁和酒客的和乐气氛。 |
D.诗人想象,将生活细节化成诗,尤其是三四句,诗人刚到新的地方,就微服私访,用严肃庄重的口气询问老翁:“老人家,摘一串白灿灿的榆钱买你的酒,您肯不肯呀?” |
【小题2】本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本诗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