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至今羌笛怨无穷”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
金城①北楼
[唐]高适②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③,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①金城:古地名,即今甘肃兰州。②公元752年,高适经人引荐,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充任掌书记。此诗即他离开长安赴陇右途经金城时所作。③磻溪老:指姜太公吕尚。【小题1】“至今羌笛怨无穷”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详长子也。齐初,起家奉朝请。齐永元末,夏侯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荆州,亶留都下,为东昏听政主帅。及崔慧景作乱,亶以捍御功,除骁骑将军。及梁武起兵,详与长史萧颖胄协同,密遣迎亶。亶乃赍宣德皇后令,令南康王纂承大统。建邺平,以亶为尚书吏部郎,俄迁侍中, 奉玺于帝。天监六年,累迁南郡太守。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八年,起为司州刺史,领安陆太守。服阕,袭封丰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悦服。历都官尚书,迁给事中、右卫将军。累迁吴兴太守。在郡复有惠政,吏人图其像,立碑颂美焉。普通五年,为中护军。六年,大举北侵,先遣豫州刺史裴邃帅谯州刺史湛僧智等自南道攻寿阳,未克而邃卒,乃加亶使持节代邃,与魏将河间王琛、临淮王彧等相拒,频战克捷。寻敕班师合肥,须堰成复进。七年夏,淮堰水盛,寿阳城将没,武帝复遣北道军元树帅彭宝孙、陈庆之等稍进。亶帅湛僧智、鱼弘、张澄等通清流涧,将入淮、肥。魏军央肥筑城,出亶后。夏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宣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人户充复。卒于州镇。帝闻之,即日素服举哀,赠车骑将军,谥曰襄。州人夏侯简等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亶美风仪,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辨给能专对。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晚年颇好音乐,有妓妾十数人,并无被服姿容。子谊袭封丰城县公。
(节选自《南史.夏侯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
(2)在郡复有惠政,吏人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详长子也。齐初,起家奉朝请。齐永元末,夏侯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荆州,亶留都下,为东昏听政主帅。及崔慧景作乱,亶以捍御功,除骁骑将军。及梁武起兵,详与长史萧颖胄协同,密遣迎亶。亶乃赍宣德皇后令,令南康王纂承大统。建邺平,以亶为尚书吏部郎,俄迁侍中, 奉玺于帝。天监六年,累迁南郡太守。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八年,起为司州刺史,领安陆太守。服阕,袭封丰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悦服。历都官尚书,迁给事中、右卫将军。累迁吴兴太守。在郡复有惠政,吏人图其像,立碑颂美焉。普通五年,为中护军。六年,大举北侵,先遣豫州刺史裴邃帅谯州刺史湛僧智等自南道攻寿阳,未克而邃卒,乃加亶使持节代邃,与魏将河间王琛、临淮王彧等相拒,频战克捷。寻敕班师合肥,须堰成复进。七年夏,淮堰水盛,寿阳城将没,武帝复遣北道军元树帅彭宝孙、陈庆之等稍进。亶帅湛僧智、鱼弘、张澄等通清流涧,将入淮、肥。魏军央肥筑城,出亶后。夏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宣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人户充复。卒于州镇。帝闻之,即日素服举哀,赠车骑将军,谥曰襄。州人夏侯简等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亶美风仪,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辨给能专对。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晚年颇好音乐,有妓妾十数人,并无被服姿容。子谊袭封丰城县公。
(节选自《南史.夏侯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
B.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
C.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
D.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
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予官职。类似于后来的进士及第,被“释褐”授官。 |
B.服阕,守丧期满除服。按古礼,官员守丧期间绝不可外出做官,只有期满除服方可。 |
C.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凡使臣持节,就代表着皇帝的亲临。 |
D.谥,谥号,古人死后后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官谥”和“私谥”之分。 |
A.夏侯亶审时度势,安国定邦。他先后在齐东昏侯、南康王和梁武帝时期为官。他看清形势,顺应时局,拥戴三位皇帝顺利登基。 |
B.夏侯亶能文能武,功绩显赫。崔慧景作乱时, 有捍卫抵御之功;攻打北魏时,屡战屡胜。治理时,轻刑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 |
C.夏侯亶才能卓著,受人敬重。卒于州镇后,皇帝当天就素服举哀;州人上表请求为他立碑设置祠堂,来表达对他的敬重与感激。 |
D.夏侯亶看淡财利,拒绝奢靡。他在州郡为官时,不置产业,吃穿够用就行:晚年颇好音乐,那些妓妾都没有用华丽的衣服打扮。 |
(1)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
(2)在郡复有惠政,吏人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入昌松东界山行①
高适
鸟道几登顿②,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③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④。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一载,为诗人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途经昌松县所作。昌松,唐代凉州属县,故城在今甘肃省古浪县西。②登顿:指上下山。③合沓:重叠聚集。④顾刀环:看刀上之环。“环”与“还”谐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诗前六句写山行,一句一个画面,为最后两句写山行感悟做了很好的烘托。
【小题2】这首诗尾联“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入昌松东界山行①
高适
鸟道几登顿②,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③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④。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一载,为诗人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途经昌松县所作。昌松,唐代凉州属县,故城在今甘肃省古浪县西。②登顿:指上下山。③合沓:重叠聚集。④顾刀环:看刀上之环。“环”与“还”谐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用“鸟道”形容山路,读者可由此联想到“蜀道”,从而体会山行之难。 |
B.第二句看似写马,实际是写人,从中可见诗人风尘仆仆、不畏艰险的形象。 |
C.“犹前山”三字言简意丰,既写山之绵延,也流露出诗人走不出前山的急切。 |
D.颈联两句一动一静,绘声绘色,极写山景之美,说明诗人心境已因此改变。 |
【小题2】这首诗尾联“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荔支叹(节选)
[宋]苏轼
十里一置①飞尘灰,五里一堠②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③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②堠(hòu):古代计里程的土堆,这里也指驿站。③鹘(gǔ):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比较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与杜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上的异同。
荔支叹(节选)
[宋]苏轼
十里一置①飞尘灰,五里一堠②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③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②堠(hòu):古代计里程的土堆,这里也指驿站。③鹘(gǔ):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诗开篇四句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含蓄精深,造语雄浑。 |
B.杜诗开篇第一句描写华清宫所在的骊山: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如团团锦绣。 |
C.苏诗五六两句写皇家为让荔枝保持新鲜,传递急似军情,流露作者讽喻之意。 |
D.杜诗第二句写山顶行宫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为后文“一骑红尘”留下铺垫。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 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④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你觉得太白用“独”字,表达“有感”,有哪些思想感情呢?试结合诗歌分析。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 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④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
C.“星芒尽”“海雾消”,用星芒已尽,茫茫大海上雾气也已经消散,既写出了北地的自然景象,又象征战争的结束。 |
D.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请赏析“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的精妙之处。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晨到晚上的美好景致。 |
B.颈联从近处着笔,视听结合,自然亲切。“度”写出了钟声的传递感,“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 |
C.“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承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 |
D.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暗含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情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韦应物
俗吏闲居少,同人会面难。
偶随香署①客,来访竹林欢②。
暮馆花微落,春城雨暂寒。
瓮间聊共酌,莫使宦情阑。
(注)①香署:指京畿省台之类的官署。②竹林欢;典出“竹林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尾联写诗人、王郎中和孔征君二人在“瓮间”且聊且酌,把盏言欢,极具生活感。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韦应物
俗吏闲居少,同人会面难。
偶随香署①客,来访竹林欢②。
暮馆花微落,春城雨暂寒。
瓮间聊共酌,莫使宦情阑。
(注)①香署:指京畿省台之类的官署。②竹林欢;典出“竹林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的首句,以“俗吏”点明所要找的人孔征君的身份,“闲居少”说明孔征君相当繁忙。 |
B.颔联两句写了诗人陪着王郎中前去拜访孔征君,“来访”一词突出王郎中寻才、爱才心切。 |
C.颈联“花微落”“雨暂寒”表现了春天寒暖交替之际的时令特点,充满着早春气息。 |
D.颈联中“幕”字从侧面烘托出诗人陪王郎中跟征君相见之欢,到暮晚仍未告辞。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①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②,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①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821-824)年间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②不自由:情不自禁。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描写碧山芳草,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离思别恨;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登九峰楼寄张祜①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②,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①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821-824)年间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②不自由:情不自禁。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以寂静旷漠处的号角声渲染凄凉黯然的意境,衬托诗人岑寂凄恻的心境,引发下文复杂的情感。 |
B.颔联承上碧山芳草之景物,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 |
C.颈联议论,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转为安慰对方。这是富有理趣的画龙点睛,点明写作目的,成了本诗的“诗眼”。 |
D.尾联中“千首诗轻万户侯”一句,采用对比手法。将“千首诗”补足“万户侯”做对比,突出前者轻,而后者重,从而巧妙地劝说朋友应该走科举封侯之路。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又 雪
杜甫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
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
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注:公元765年,杜甫离开草堂,顺江而下,因病暂住云安(今重庆云阳)。
【小题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E. 诗人以“又雪”为题,摹景状物,情景交融,极富神韵。全诗语言朴实,刻画细致入微,诗人疾病缠身,寄托遥深。
【小题2】“愁边有江水”写诗人忧愁如汩汩江水。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愁”。
又 雪
杜甫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
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
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注:公元765年,杜甫离开草堂,顺江而下,因病暂住云安(今重庆云阳)。
【小题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描写了南方雪景,一个“沾”字传神地写出了南方积雪湿重不够蓬松的特点,突出了蜀地冬季环境的寒冷。 |
B.颔联连用两个叠音词“微微”“脉脉”,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雪仿佛在含情脉脉地离人远去,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眷恋。 |
C.颈联“冬热”两句,通过“鸳鸯”“虎”对比揭示蜀地气候宜人和环境的雄奇瑰伟,也为末句写北归长安作铺垫。 |
D.尾联中“焉得北之朝”中的“北之朝”应指诗人向北回到京城长安,“焉得”二字写出诗人渴望回到京师的迫切心情。 |
【小题2】“愁边有江水”写诗人忧愁如汩汩江水。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愁”。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龙宫滩①
[唐]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郴口②又赠(其一)
[唐]韩愈
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
回头笑向张公子③,终日思归此日归。
注①龙宫滩:在今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公元803年,韩愈因直言进谏,为权臣所谗,被贬为广东省阳山县令;公元805年,遇大赦得以回归北上。这两首诗均为遇赦北归途中所作。②郴口:在今湖南省郴州市,是当地黄水、来水两条河的交汇处。③张公子:即张署。韩愈与张署曾在朝同为监察御史,同被贬官,同遇大赦,两人友谊深厚。韩愈这首《郴口又赠》,就是写给张署的。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后一首诗中“扁舟斗转疾于飞”一句,写出了江中行船的迅疾。水道曲折,轻舟在水中转弯,其快如飞。
【小题2】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两首诗有怎样的不同?
宿龙宫滩①
[唐]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郴口②又赠(其一)
[唐]韩愈
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
回头笑向张公子③,终日思归此日归。
注①龙宫滩:在今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公元803年,韩愈因直言进谏,为权臣所谗,被贬为广东省阳山县令;公元805年,遇大赦得以回归北上。这两首诗均为遇赦北归途中所作。②郴口:在今湖南省郴州市,是当地黄水、来水两条河的交汇处。③张公子:即张署。韩愈与张署曾在朝同为监察御史,同被贬官,同遇大赦,两人友谊深厚。韩愈这首《郴口又赠》,就是写给张署的。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前一首诗的开头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写阳溪之水。“浩浩”“汤汤”写水势的浩大,“抑更扬”则写水声的时高时低。 |
B.前一首诗的第三、四句,在描绘江水奔流的景象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一“疑”一“似”,一否定一肯定,把诗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得真切自然。 |
C.前一首诗的第五、六句转向写人事。夜宿江滩,连灯光也带着水汽;临近天亮,夜雨送来了一阵阵的寒凉。 |
D.后一首诗以写景开篇。来到郴口,只见江的两岸一座座山峰如剑,直指天宇,而江流水势平缓,江面平静如镜。 |
【小题2】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两首诗有怎样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