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祖武皇帝讳邕,字祢罗突,太祖第四子也。母曰叱奴太后。魏大统九年,生于同州,有神光照室。帝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文帝异之曰:“成吾志者,必此儿也。”孝闵帝践阼,拜大将军,出镇同州。世宗即位,迁柱国,进封鲁国公,领宗师。甚见亲爱,参议朝廷大事。性沉深,有远识,非因问,终无所言。帝每叹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武成二年,即皇帝位,大赦。幸太学,以太傅、燕国公于谨为三老而问道焉。集群臣,亲讲《礼记》。诏诸胄子入学,但束脩于师,不劳释奠。皇太后叱奴氏崩帝居倚庐朝夕共一溢米群臣表请累旬乃止葬后于永固陵帝袒跣至陵所。诏曰:"縗麻之节,苫庐之礼,率遵前典,以申罔极。百寮以下,宜依遗令。"于是遂申三年之制,五服之内,亦令依礼。召大将军以上于大德殿,帝亲谕以伐齐之旨。言往以政出权宰,无所措怀,自亲览万机,便图东讨。恶衣菲食,缮甲练兵,数年以来,战备稍足。群臣咸称善。亲帅六军,入齐境,禁伐树残苗稼,犯者以军法从事。亲帅诸军,攻拔河阴大城。攻子城未克,身有疾,班师。建德五年冬十月,帝复谕群臣伐齐。诸将多不愿行。帝曰: “机者事之微,不可失矣。沮军事者,以军法裁之。”帝每日亲督战,乘常御马,从数人巡阵。所至辄呼主帅姓名以慰勉之,将士感见知之恩,各思自厉。帝幸晋州,仍率诸军追齐主。诸将固请还师,帝曰:“纵敌患生。卿等若疑,朕将独往。”诸将不敢言。大军次并州。诏齐王公以下,示以逆顺之道,于是齐将帅降者相继,突厥入寇幽州,帝总戎北伐,六月丁酉,帝疾甚,还京。其夜崩于乘舆,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本纪·卷十》)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皇太后叱奴氏崩/帝居倚庐/朝夕共一溢米/群臣表/请累旬乃止/弊后于永固陵/帝袒跣至陵所
B.皇太后叱奴氏崩/帝居倚庐朝夕/共一溢米/群臣表请/累旬乃止/葬后于永固陵/帝袒跣至陵所
C.皇太后叱奴氏崩/帝居倚庐/朝夕共一溢米/群臣表请/累旬乃止/葬后于永固陵/帝袒跣至陵所
D.皇太后叱奴氏崩/帝居倚庐朝夕/共一溢米/群臣表/请累旬乃止/葬后于永固陵/帝袒跣至陵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东阶称践阶,践阶上为主位,践阼可指登上践阶主位,也可指帝王即位。
B.束脩,古代相馈赠的干肉礼物,儿童入学用束脩作为拜师的礼物,而且礼物要厚重以示对老师的尊重。
C.五服,古代的丧服制度,即五种丧服,以血缘关系的远近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
D.班师,还师,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武皇帝未当皇帝之前就深得前几任皇帝赏识,参与朝廷大事。
B.高祖武皇帝很重视教育,亲临太学,主动向儒学长老请教,下令让王公子弟入学读书。
C.高祖武皇帝极力推进汉化政策,亲自向群臣讲授儒家经典《礼记》,带头践行汉文化丧葬礼仪。
D.高祖武皇帝生活简朴,谋划长远,注重军事训练,亲帅大军,身先士卒,一举灭掉北齐,为后来天下统一奠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每叹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所至辄呼主帅姓名以慰勉之,将士感见知之恩,各思自厉。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郑尚书赴南海
韩愈
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
盖海旂幢出,连天观阁开。
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
风静剪鸥去,官廉蚌蛤回。
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
事事皆殊异,无嫌屈大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两句既写番禺军府的繁盛,又言席间送别情景,一虚一实,紧扣“送别”。
B.“盖海”二句境界开阔,气势遒劲,写出了南海楼阁林立,雄伟壮丽的景象。
C.五、六句勾画友人赴任南海后,南海族民聚集衙前,热烈欢迎的盛大情景。
D.结尾两句极言京城与南海的差异之大,表达对友人远赴南海,前路艰辛的担忧。
E. 虽为饯别之作,全诗却鲜言送别之状,而是多角度为友人描摹幅南海风物图。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首句劈头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
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两句渲染出沙丘城外萧索沉寂的气氛。
C.“鲁酒不可醉”中的“鲁”指的是当时诗人所在地——山东,这句意思是鲁酒不能醉人。
D.“齐歌空复情”中的“空”的意思是徒劳地、白白地。
E. 最后两句是说想要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
【小题2】从结尾来看,这是一首思念之作,请简要说明中间四句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唐)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小题1】这首诗押韵的共有几个字,正确的一项是( )
A.3个B.4个C.5个D.6个
【小题2】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虽春风得意但难掩惆怅之情。
C.尾联“寂寥”一次直接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小题3】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诗的颔联写一段赏析文字。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宇文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征伐。官至大将军。高祖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鼎,乃要高祖就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阁,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宇文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欢。
(选自《隋书·列传第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B.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C.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D.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专指我国古代在帝王旁边侍候的大臣、即近侍、近臣。
B.禁中: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允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
C.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后来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D.床,在我国古代不仅是供人睡卧的用具,也是一种简易的坐具。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元胄英俊武勇,年少时习多种武艺,长的一表人才,威风凛凛,令人敬畏,北周齐王赞赏他,并招他到身边随自己出征打仗。
B.元胄警惕性很高,赵王想要刺杀时任丞相的高祖,元胄识破了赵王的诡计以相府多事为由,多次提醒高祖离开是非之地。
C.元胄为人忠诚。他不畏惧赵王的呵斥,扣刀入室护卫高祖,当赵王要追赶高祖时元胄掩护高祖并一同逃出。
D.元胄威名远扬。当时突厥部落多次侵犯边境,但自从元胄被朝廷授予灵州总管职务后,北方夷人就十分畏惧。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
(2)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1143年——1229年),南宋中期著名诗人,曾为太和主簿,师从朱熹,黄庭坚等人。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E. 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小题2】古人评价此诗 “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
题壁,慨然成咏
宋之间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注】①公元705年,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都是与宋之问同时在朝的诗人。他们都因获罪被贬往岭南各地。宋之问因病晚行,当途经端州驿时见他们在墙壁上的题诗,便感慨地写下这首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用“逐臣”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用“承”字表明了敢于担当的勇气。
B.“谓到南中每相见”与颔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现实与愿望的反差。
C.“分乡县”“音信稀”和“每相见”遥相照应,抒发了诗人内心悲凉的情感。
D.“自怜能得几人归?”用设问的方式,以深沉的长叹收结全篇,极富表现力。
E. 这首诗平易晓畅、明白如话,遣词造句十分贴切自然,读起来音韵和谐。
【小题2】有人说,本诗所写情感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请结合全诗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又名“鹤书”),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严重的毁弃。“乱”指战乱,“烧”字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伤怀之感,“恋吾庐”表明了诗人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指不用心机,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了诗人归隐的真正原因。
D.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 颈联诗人描写了“庐”中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同时,“孤屿”与“小栏”互相映带,从“孤”字、“小”字和“满”字、“韵”字中,隐约透出作者在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境。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是怎么表达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摩诃元胤,兰陵人也。祖靓,梁右将军,父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之郡,年数岁而父卒,其姑夫蔡路养时在南康,乃收养之。稍长,果毅有勇力。侯景之乱,高祖赴援京师,路养起兵拒高祖,摩诃时年十三,单骑出战,军中莫有当者。及路养败,摩诃归于侯安都,安都遇之甚厚,自此常隶安都征讨。及任约、徐嗣徽引齐兵为寇,高祖遣安都北拒齐军于钟山龙尾及北郊坛。安都谓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摩诃对曰:“今日令公见矣。”及战,安都坠马被围,摩诃独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披靡,因稍解去,安都乃免。天嘉初,除本县令,以平留异、欧阳纥之功,累迁巴山太守。

太建五年,众军北伐,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济江攻秦郡。时齐遣大将尉破胡等率众十万来援,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及将战,明彻谓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诃曰:“愿示其形状,当为公取之。”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遣人觇伺,知胡在阵,乃自酌酒以饮摩诃。摩诃饮讫,驰马冲齐军,胡挺身出阵前十余步,彀弓未发,摩诃遥掷铣鋧,正中其额,应手而仆。齐军前队十余人出战,摩诃又斩之,于是齐军退走。以功封廉平县伯,邑五百户。

及周武帝灭齐,遣其将宇文忻率众争吕梁,战于龙晦。时忻有精骑数千,摩诃领十二骑深入周军,纵横奋击,斩馘甚众。及周遣大将军王轨来赴,结长围连锁于吕梁下流,断大军还路。摩诃谓明彻曰:“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明彻乃奋髯曰:“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间,周兵益至,摩诃又请于明彻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率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当使公安达京邑。”摩诃因率马军夜发。周军下伏数重,摩诃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自后众骑继焉,比旦达淮南。高宗诏征还,授右卫将军。

(节选自《陈书·萧摩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
B.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
C.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
D.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一般在二十岁时取字。
B.天嘉,年号。我国封建王朝有用年号来纪年的传统,后世也用来作为皇帝的称呼。
C.廉平县伯,爵位名。三国以后,基本上是同姓封王,异性则一般封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D.铁骑,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属重型兵种,是古代战争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摩诃年幼失怙。他是兰陵人,祖父和父亲都有官职,跟随父亲在任上,几岁时父亲去世,被姑父蔡路养收养。
B.萧摩诃骁勇善战。蔡路养战败后,他归顺侯安都,在于齐军交战时,侯安都坠马被围,他单骑冲入敌阵救了安都。
C.萧摩诃武力超群。与齐军作战,齐军中有西域胡精于射箭,令众人害怕,他在阵前投掷铣鋧,击中西域胡额头。
D.萧摩诃心怀忠义。面对周将王轨的围困,他向吴明彻提出建议,吴明彻反将他赶出军营,而他仍忠心护卫吴明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遣人觇伺,知胡在阵,乃自酌酒以饮摩诃。
(2)周军下伏数重,摩诃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自后众骑继焉,比旦达淮南。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起
李商隐
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晓日
韩偓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853年(唐宣宗大中七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当幕僚,郁郁不得志。②咸池:古代神话中日浴之处。③日观:泰山东南山顶日观峰,为观日出处。
【小题1】简要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两首诗中借“日”传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比较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