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唐)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小题1】这首诗押韵的共有几个字,正确的一项是( )
A.3个B.4个C.5个D.6个
【小题2】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虽春风得意但难掩惆怅之情。
C.尾联“寂寥”一次直接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小题3】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诗的颔联写一段赏析文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15 10:08: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戍卒叫,函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独夫之心,日益骄   固:顽固
B.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让
C.戍卒叫,函谷   举:攻占
D.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一人之心,千万人心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后人哀之不鉴之     君子博学日已参省乎已
C.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月出东山之上
D.使六国各爱其人,足以拒秦   木受绳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二段的议论则透过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斥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最高统治者。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C.作者写《阿房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写阿房宫被焚时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又流露出作者对秦朝的怜悯之情。
D.作者借秦王朝灭亡玄事,写秦朝覆灭的原因,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因不爱其民而“毕”其统治,秦国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么就不会迅速灭亡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意指今人不要步秦人之后尘。
【小题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