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唐)杜甫
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①
[注]①力疾:病中用力起身。②来诗:指杜甫的表丈李都督写给杜甫的诗,杜甫此诗为应和之作③风尘:指天下尚处于战乱之中。
【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古风B.律诗C.绝句D.乐府
【小题2】“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表示颜色的“红”“青”与其他词语的特殊搭配,使静止的景物有了动感,与此写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杜甫《放船》)
B.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因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三)
C.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D.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小题3】首联“悲早春”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全诗是怎样表现“悲”情的?请简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①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②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交代诗人送人北归,一个“独”字打写出友人得归,自己却不能还乡的痛苦。
B.颔联中“旧国见青山”是说友人回到故乡,见到放园一切未变,让友人颇感欣慰。
C.颈联从友人方面落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
D.尾联写友人归途中的感受,“寒禽”“衰草”面露愁颜,表现了友人内心的愁苦。
E.本诗紧扣乱离主题,由乱起南来,到乱平北还,到劫后的荒败之景,环环相扣。
【小题2】本诗的颔联最为人称赏,在全诗的章法结构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唐   岑参①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怎奈。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E. 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小题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隽才,为当时所重。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京师,以炯监郡。京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遣使召炯,委以书记之任。炯固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炯解衣将就戮,碍于路间桑树,乃更牵往他所,或遽救之,仅而获免。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于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于江陵劝进,僧辩令炯制表,其文甚工,当时莫有逮者。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侯景平,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县侯,邑五百户。僧辩为司徒,以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荆州陷,为西魏所虏,魏人甚礼之,授炯仪同三司。炯以母老在东,恒思归国,恐魏人爱其文才而留之,恒闭门却扫,无所交游。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高祖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中丞如故。以母老表请归养,诏不许。文帝嗣位,又表乞归。诏答曰:“寻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得所,并无废也。”初,高祖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用,欲宠贵之。会王琳入寇大雷,留异拥据东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合徒众。以疾卒于吴中,时年五十九。文帝闻之,即日举哀,并遣吊祭,赠侍中,谥曰恭子。
(节选自《南史·沈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B.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C.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D.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掌书记,全名节度掌书记,唐景龙元年设置,秩为从八品,类似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记室参军,为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之机要秘书。全名节度掌书记。
B.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很虚的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尊累,古代对他人家属的敬称,文中指沈炯的母亲。古代对他人母亲的敬称还有“令堂”“尊堂”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侯景发动叛乱,京城陷落,侯景将领宋子仙据守吴兴,遣使臣召沈炯,沈炯称病坚决推辞,侯景下令斩他,幸亏子仙惜爱其才,最后逼迫他任掌书记。
B.荆州陷落时,沈炯被西魏虏获,魏人以厚礼相待,授炯仪同三司。沈炯因老母在东土,常想归国,又担心西魏人惜爱其才而挽留他,总是闭门谢客,无任何交往。
C.高祖曾称道沈炯宜辅佐朝政,军政大事,沈炯大多参与谋划,文帝又重用他,想让他得到荣华富贵。恰逢王琳寇掠大雷,留异盘踞东境,文帝想让沈炯因事立功,便解除他中丞一职,加任明威将军,派回乡里,招募徒众。
D.沈炯因病于吴中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听到噩耗,即日举朝哀悼,并遣使祭吊,追赠侍中,谥曰恭子。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于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
(2)侯景平,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县侯,邑五百户。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释)雍尊师:指姓雍的道士。其名字、生平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雍尊师所居之处高远非凡,赞雍尊师之超尘自在逍遥。
B.颔联视听结合述寻访不易,“拨”从听觉、“寻”从视觉写登山。
C.颈联用道家典故,以“青牛卧”“白鹤眠”颂扬雍尊师道行高深。
D.尾联写诗人在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到隐居处等雍尊师。
E. 诗人浓笔重彩地描绘深山幽谷瑰丽景物,倾诉对雍尊师仰慕之意。
【小题2】这首诗的借景抒情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翼字文若,太师、燕公谨之子。美风仪,有识度。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时吐谷浑入寇河右,凉鄯河三州咸被攻围,使来告急。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从。寮属咸以为言。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此寇之来,不过抄掠边牧耳。安能顿兵城下,久事攻围!掠而无获,势将自走。劳师以往,亦无所及。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居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贺兰祥讨吐谷浑,翼率州兵先锋深入。以功增邑一千二百户。寻征拜右宫伯。世宗崩,翼与晋公护同受遗诏,立高祖。天和三年,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高祖行亲迎之礼,命翼总司仪制。狄人虽蹲踞无节,然咸惮翼之礼法,莫敢违犯。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建德二年,出为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时属大旱,涢水绝流。旧俗,每逢亢阳,祷白兆山祈雨。高祖先禁群祀,山庙已除。翼遣主簿祭之,即日澍雨沾洽,岁遂有年。民庶感之,聚会歌舞,颂翼之德。四年,高祖将东伐,朝臣未有知者,遣纳言卢韫等前后乘驿,三诣翼问策焉。翼赞成之。及军出,诏翼率荆、楚兵二万,自宛、叶趣襄城,大将军张光洛、郑恪等并隶焉。旬日下齐一十九城。所部都督,辄入民村,即斩以徇。由是百姓欣悦,赴者如归。属高祖有疾,班师,翼亦旋镇。开皇初,拜太尉。三年五月,薨。赠本官、加蒲晋怀绛邵汾六州诸军事、蒲州刺史,谥曰穆。翼性恭俭,与物无竞,常以满盈自戒,故能以功名终。
(选自《周书·于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B.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C.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D.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小题2】下列对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阼指东阶,主人之位。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东阶以主祭,亦可指帝王即位,还可指临时代行主政。
B.亲迎:是古代婚礼“六礼”之一,新婿亲至女家迎娶。本文指高祖亲自到突厥迎娶皇后。
C.突厥:曾生活于中国西北和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与北朝互相往来,隋时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D.乘驿:驿,指传递公文用的马车。乘驿即乘坐驿站的马车,也叫乘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翼治理有方,得到民众爱戴。在孝闵帝即位后,于翼担任渭州刺史,施政宽和简便,夷夏各族百姓都感激喜悦,把他比做大小冯君。
B.于翼通晓礼法,别人不敢违犯。高祖迎亲时,于翼总管礼仪制度。狄人虽然蹲坐没有礼节,可是都害怕于翼的礼法,没有人敢于违犯。
C.于翼熟知军务,深受皇帝信任。高祖东征时,先派人到于翼那里请教计谋。等到大军出发的时候,又下诏命令于翼率领军队参与作战。
D.于翼谦虚恭谨,做官得到善终。于翼为人恭顺节俭,与人无争,常以骄傲自满为戒。死后获得追赠本来官职和追加蒲州刺史等优待。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劳师以往,亦无所及。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
(2)旬日下齐一十九城。所部都督,辄入民村,即斩以徇。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其二)
杜甫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注]①这首诗写于诗人携家居夔州时,原诗自注“终明府,功曹也,兼摄奉节令”。②宓子:孔子弟子。姓宓(fù),名不齐,字子贱。“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③终军:汉人,年十八赴长安,入关时关吏付与繻(繻,出入关卡要道的凭证),终军认为大丈夫西游,当不复还,弃繻而去,后果然有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字面上题水楼,实际上委婉地抒发了诗人滞留他乡的飘零之感。
B.诗人借用宓子贱鸣琴治单父的典故,意在夸赞终明府在夔州善于理政。
C.诗人借用终军过关而弃符信的典故,意在勉励终明府应有高远的志向。
D.首联先说宓子再说终军,颔联先说终军再说宓子,交相对应,错落有致。
E. 颈联写因众宾客衣衫被雨淋湿,诗人赋诗歌咏欢宴的兴致受到影响。
【小题2】有人高度评价诗歌尾联,赞其“光景绝妙,寄情无限”,请结合尾联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留诲曹师等诗 杜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注)①此诗作于大中二年(852年),杜牧临终留诗,诲其子。曹师,杜牧之子晦辞的乳名。
【小题1】下列对这苜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这类诗在创作上比较自由,曹操《观沧海》、白居易 《琵琶行》、李贺《雁门太守行》也都属此类。
B.前两句诗是说万物都有美丑之别,姿态各异,开门见山,统领全篇,意在教诲曹师等要努力追求美好的品质,摈弃丑恶的行为。
C.三、四两句诗意在強调人生的关键在于学,学与不学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核心,力学能获得美德,废学难免有鄙陋浅浮之弊。
D.五、六两句诗承接上文,进一步告诚曹师等学习要紧抓关键,紧抓根本,不可在表面上、虚华处、非关痛痒的地方下功夫。
E. 这首诗主要写了作者教导儿子求学、做学问的方法,表达对孩子的期望,风格上平实蕴藉,余味悠扬。
【小题2】请结合全诗对“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夏晚望嵩亭有怀

罗邺①

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

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

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

(注)①罗邺,唐朝余杭人。有文名,尤擅律诗。科考屡下第,漂泊湘、浦间,不得志,晚年赴职单于牙帐,郁郁而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漂泊不定的浮云和流水,从侧面烘托出作者的思归之情。
B.第二句写望嵩亭与湖水相映成趣,亭在湖上高高耸立,水在亭下一碧万顷。
C.虽然望嵩亭周围景色优美,整日可望,但作者觉得它终是他乡,不能久留。
D.作者凭槛远望之间,悠然兴怀,想起家乡,却又终年羁旅异乡,令人神伤。
E.第八句以景结情,人好似修竹,无依无靠,表达了作者对身世的迷惘之情。
【小题2】本诗的第五、六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写景手法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释)①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②臧生: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③宁子: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④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⑤照乘:珠名。语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指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大明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二句单刀直入,起笔入题,提出本诗议论的核心问题。“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B.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表明自己绝不能和臧武仲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宁可效法宁武子,佯愚于乱世。
C.颈联以“草萤”“荷露”自比,表达自己身份低微,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匡扶社稷的遗憾。
D.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不取”“可怜”又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E.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形象化,虽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
【小题2】本诗题为“放言”,“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请简要赏析诗人是怎样畅快地抒情的。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