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二)课外古代诗歌阅读
堂成①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
【注】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此诗便是那时所作。②桤林:桤木是一种落叶乔木。③扬雄宅、《解嘲》:扬雄,西汉文学家、学者,蜀郡成都人。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埋头撰写《太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心迹。
【小题1】【小题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全诗从草堂营成说起,最后仍然回到草堂结束。“堂”“宅”呼应,关合之妙,不见痕迹。
【小题3】【小题4】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堂成①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
【注】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此诗便是那时所作。②桤林:桤木是一种落叶乔木。③扬雄宅、《解嘲》:扬雄,西汉文学家、学者,蜀郡成都人。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埋头撰写《太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心迹。
【小题1】【小题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草堂环境背景:背向城郭,邻近江水,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 |
B.三、四两句写草堂自身景色,桤林茂密,风吹树叶,露水滴树梢。生机勃勃,意境开阔。 |
C.乌飞燕语,景语皆情语,诗人以他自己的心情,来体会禽鸟的动态,似乎禽鸟也与诗人同感。 |
D.作者将自己草堂与扬雄宅比较,认为自己避乱于此,心态与扬雄不同,无意写《解嘲》。 |
【小题3】【小题4】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大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注】,令以九皋为解头。维方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楚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
累为尚书右丞。于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
(选自薛用弱《集异记》,有删改)
【注】“为其致公主”句: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当时她声势显赫,是岐王的长辈。邑司,为公主掌管地租、财物的官员。京兆试官,京城的主考官员。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
(2)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
【小题4】文章说“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根据文意,分条概括王维登第的原因。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大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注】,令以九皋为解头。维方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楚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
累为尚书右丞。于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
(选自薛用弱《集异记》,有删改)
【注】“为其致公主”句: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当时她声势显赫,是岐王的长辈。邑司,为公主掌管地租、财物的官员。京兆试官,京城的主考官员。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 赍:赏赐 |
B.诸伶旅进 旅:共同 |
C.诚为国华矣 华:精英 |
D.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 洎:自从 |
A.解头:即解元,“头”同“元”,唐朝时科举乡试的第一名。举进士者均由地方解送入京,故名。 |
B.知音:暗引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指能了解并欣赏自己的人。 |
C.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此处用于纪年。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有王公年次年号、干支、年号加干支纪年法等。 |
D.释:释迦牟尼的简称,是佛陀的姓氏;自东晋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对外人而言称释氏。释典,即佛经。 |
(1)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
(2)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
【小题4】文章说“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根据文意,分条概括王维登第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小题2】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白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②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诗人寓居夔州期间。②诛求:勒索,敲诈。【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意境参差变化,视听结合,有声有色。语言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以暴风骤雨喻动荡时局,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 |
B.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
C.本诗首联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打破了固有的格律;颔联对仗工整,平仄完全合律,与首联一拙一工,有跌宕错落之美。 |
D.颔联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有急管繁弦之势,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
E.尾联“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①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②翁,谁知尧与跖③ !
(注)①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②洗耳:传说,尧帝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③跖:春秋时期率盗匪数千人的大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这是一首古体诗,诗题“古风”,在这首诗中指许由所代表的古代贤人的风骨。
【小题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古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①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②翁,谁知尧与跖③ !
(注)①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②洗耳:传说,尧帝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③跖:春秋时期率盗匪数千人的大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亭午时分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之迅疾。 |
B.诗的第四句中以“连云”状宦官宅第高而且广,直接霄汉,突出其高大连绵。 |
C.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宦官出行场面的豪华。 |
D.“鼻息干虹蛻”运用夸张手法,活现斗鸡者势焰薄天、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 |
【小题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竞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全诗写“宾至”,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诗人自己。
【小题2】题为《宾至》,可否改为《客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竞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延客之状,居幽而地僻,访客稀少,且自己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 |
B.颔联写惊讶之情,此宾因杜甫文幸名闻海内前来拜访,让诗人受宠若惊。 |
C.颈联写款待之事,上句易“宾”为“客”,既避免与诗题重复,也使得诗句平仄协调。 |
D.尾联写送客之意,诗人真诚致歉,表达不舍之情,并邀请贵客重来。 |
【小题2】题为《宾至》,可否改为《客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理会:通达事理。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诗歌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对聚会场景进行了详细描写,也体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
【小题3】【小题4】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理会:通达事理。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久病初愈,精神健旺,宾客满堂,诗人喜形于色。 |
C.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
【小题3】【小题4】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小题1】从诗歌的题材上看,本诗应该是什么诗?颈联哪个词语与标题呼应?
【小题2】根据全诗内容,简要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小题3】请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表达效果。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小题1】从诗歌的题材上看,本诗应该是什么诗?颈联哪个词语与标题呼应?
【小题2】根据全诗内容,简要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小题3】请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置酒
宋祁①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②,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注释】①宋祁:北宋诗人,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②邀欢:寻求欢乐。落风前帽:用孟嘉事,《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嘲嘉。"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王隐《晋书》记载:“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两首诗都化用了这一典故,三位大家心境相似,心意相通,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了风吹帽落、老去白发、遍插茱萸,题材相似,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置酒
宋祁①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②,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注释】①宋祁:北宋诗人,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②邀欢:寻求欢乐。落风前帽:用孟嘉事,《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嘲嘉。"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首诗为杜甫七律,首联诗句宛转自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
B.第一首诗的颈联色泽浓丽,空间开阔,用“落”、“寒”稍加点染,标出深秋的时令,不作愁语,气局一新。 |
C.第二首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
D.第二首诗的颈联以景语出之,写登高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境界开阔,气象恢宏。 |
【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了风吹帽落、老去白发、遍插茱萸,题材相似,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有关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昔闻”与“今上”对举,表面是表现早年夙愿得以实现的喜悦之感,实际上则蕴含着漂泊天涯、感时伤世等诸多悲慨。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气象宏奇伟丽。
C.颈联顺承颔联的意境和气势一贯而下,表现了空阔天地间的老病漂泊与孤独惨苦。
D.尾联写凭轩远望,联想到北方边关战事,其广阔胸襟正和颔联的壮阔气象相承,上下衬托,斤两相称。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下列有关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山寺僻静和渡口喧闹形成对比,意境和谐,诗人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约可见,流露出洒脱自得的情怀。
B.第二联,世人回村和诗人进山形成对比,突显诗人隐逸的志趣和孤南做世的情怀。
C.第三联,意境朦胧而美妙,“忽”字传神地写出诗人融于自然、沉于美景而浑然忘我的情景,“庞公栖隐处”则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志趣。
D.最后两句,营造了清幽、寂寥、与世隔绝的意境,既表现了隐逸超拔的情趣,也暗含一点仕进无望的郁愤不平之气。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有关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昔闻”与“今上”对举,表面是表现早年夙愿得以实现的喜悦之感,实际上则蕴含着漂泊天涯、感时伤世等诸多悲慨。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气象宏奇伟丽。
C.颈联顺承颔联的意境和气势一贯而下,表现了空阔天地间的老病漂泊与孤独惨苦。
D.尾联写凭轩远望,联想到北方边关战事,其广阔胸襟正和颔联的壮阔气象相承,上下衬托,斤两相称。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下列有关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山寺僻静和渡口喧闹形成对比,意境和谐,诗人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约可见,流露出洒脱自得的情怀。
B.第二联,世人回村和诗人进山形成对比,突显诗人隐逸的志趣和孤南做世的情怀。
C.第三联,意境朦胧而美妙,“忽”字传神地写出诗人融于自然、沉于美景而浑然忘我的情景,“庞公栖隐处”则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志趣。
D.最后两句,营造了清幽、寂寥、与世隔绝的意境,既表现了隐逸超拔的情趣,也暗含一点仕进无望的郁愤不平之气。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东屯北崦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唯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东屯,在今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崦,山。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诗歌首联直抒胸臆,颔联颈联寓情于景,尾联卒章显志,直接揭示诗的主旨,这体现了杜诗手法的灵活多样。
东屯北崦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唯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东屯,在今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崦,山。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
B.诗歌颔联中“空村唯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
C.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
D.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回白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