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态度。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茄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主要用叙述和写景而非直抒胸臆来表达情感,故情感显得相对含蓄蕴。 |
B.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
C.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
D.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
E.尾联写戍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由此可见战事频繁。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观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父绍,仕周,历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赐姓叱吕引氏。雄美姿仪,有器度,雍容闲雅,进止可观。周武帝时,为太子司旅下大夫。帝幸云阳宫,卫王直作乱,以其徒袭肃章门,雄逆拒破之,乃进位上仪同,封武阳县公,邑千户。累迁右司卫上大夫。大象中,进爵邗国公,邑五千户。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贤伏诛,以功授柱国、雍州牧,仍领相府虞候。周宣帝葬,备诸王有变,令雄率六千骑送至陵所。进位上柱国。
高祖受禅,除左卫将军,兼宗正卿。俄迁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进封广平王,食邑五千户,以邗公别封一子。雄请封弟士贵,朝廷许之。或奏高颎朋党者,上诘雄于朝。雄对曰:“臣忝卫宫闱,朝夕左右,若有朋附,岂容不知!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高祖深然其言,察实。雄时贵宠,冠绝一时,与高颎、虞庆则、苏威称为“四贵”。
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乃下册书,拜雄为司空,外示优崇,实夺其权也。雄无职务,乃闭门不通宾客。寻改封清漳王。仁寿初,高祖曰:“清漳之名,未允声望。”命职方进地图,上指安德郡以示群臣曰:“此号足为名德相称。”于是改封安德王。次泸河镇,遘疾而薨,时年七十一。帝为之废朝,鸿胪监护丧事。有司考行,请谥曰懿。
片段选自《隋书·观德王雄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受禅,除左卫将军,兼宗正卿。俄迁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
(2)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
观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父绍,仕周,历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赐姓叱吕引氏。雄美姿仪,有器度,雍容闲雅,进止可观。周武帝时,为太子司旅下大夫。帝幸云阳宫,卫王直作乱,以其徒袭肃章门,雄逆拒破之,乃进位上仪同,封武阳县公,邑千户。累迁右司卫上大夫。大象中,进爵邗国公,邑五千户。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贤伏诛,以功授柱国、雍州牧,仍领相府虞候。周宣帝葬,备诸王有变,令雄率六千骑送至陵所。进位上柱国。
高祖受禅,除左卫将军,兼宗正卿。俄迁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进封广平王,食邑五千户,以邗公别封一子。雄请封弟士贵,朝廷许之。或奏高颎朋党者,上诘雄于朝。雄对曰:“臣忝卫宫闱,朝夕左右,若有朋附,岂容不知!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高祖深然其言,察实。雄时贵宠,冠绝一时,与高颎、虞庆则、苏威称为“四贵”。
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乃下册书,拜雄为司空,外示优崇,实夺其权也。雄无职务,乃闭门不通宾客。寻改封清漳王。仁寿初,高祖曰:“清漳之名,未允声望。”命职方进地图,上指安德郡以示群臣曰:“此号足为名德相称。”于是改封安德王。次泸河镇,遘疾而薨,时年七十一。帝为之废朝,鸿胪监护丧事。有司考行,请谥曰懿。
片段选自《隋书·观德王雄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 |
B.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 |
C.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 |
D.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 |
A.刺史,原为巡查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
B.迁,在古代指降低官职,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
C.丞相,通常指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
D.谥号,指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
A.杨雄是官宦世家。是高祖族子,父亲杨绍曾在周朝为官,被赐姓叱吕引氏。 |
B.杨雄有军事才能。周武帝在巡幸云阳时,卫王作乱,杨雄迎战并且击破,并因此得到升官。 |
C.杨雄敢于直谏。有人向高祖上奏高颎有朋党,杨雄直言自己朝夕在皇帝左右,未发现高颎结交朋党。 |
D.杨雄仕途通达。高祖见其深得人心,因此提拔他为司空,这是对杨雄的重用。 |
(1)高祖受禅,除左卫将军,兼宗正卿。俄迁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
(2)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李白《蜀道难》中与《剑阁赋》“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
(2)杜甫《剑门》诗中“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化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_______。
(3)李白《剑阁赋》写出了巴猿声之哀婉,杜甫《登高》以猿声渲染了凄清秋景:______。
剑阁赋(节选)
李 白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剑门(节选)
杜 甫
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小题1】李白、杜甫诗文(节选)在表现剑门特点时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小题2】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李白《蜀道难》中与《剑阁赋》“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
(2)杜甫《剑门》诗中“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化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_______。
(3)李白《剑阁赋》写出了巴猿声之哀婉,杜甫《登高》以猿声渲染了凄清秋景: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酒家。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诗的七、八两句直抒胸襟,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诗情推向高潮。
【小题2】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酒家。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一、二两句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
B.“知君惯度祁连城”一句说“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高度概括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 |
C.“岂能愁见轮台月”一句是反写,明说李副使不会因见轮台月而想念“我”,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D.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
【小题2】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入江湖的乐人。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诗中“千重”“万重”的复迭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
【小题2】诗中最后一句,想象独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入江湖的乐人。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常借月光写客愁,首句中“孤舟微月”,将客愁与江月联系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交融。 |
B.首句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孤舟”“微月”“枫林”构成了极幽静素雅的意境。 |
C.诗中第二句,“分付”同“与”字相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 |
D.诗中第三句,运用通感的手法,不仅写岭色,也写筝声,以听觉写视觉,其妙无穷。 |
【小题2】诗中最后一句,想象独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 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 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 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 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尾联托物寓意,以松树的坚贞不渝指吕逸人,呼应起句“桃源一向绝风尘”,使全诗结构严谨,富有韵味。
【小题2】这首诗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 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 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 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 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扣题,先借陶渊明的桃花源比吕逸人的住处,又写到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一虚一实,将读者引入一个超尘脱俗的境界。 |
B.“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化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作者虽有访友人不遇的懊恼,但并不介怀的旷达。 |
C.颈联吕逸人住处的环境,依傍妩媚青山,近邻淙淙流水,描绘出一派远离尘嚣、清幽淡然的山间生活图景。 |
D.“种松皆作老龙鳞”意思是手种之松,树皮开裂得像龙鳞一样;为“多岁月”作补充,显示出吕逸人的隐逸之志。 |
【小题2】这首诗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许浑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最后一联融情于景,渲染陵阳秋天的色彩悲凉暗淡,暗示诗人思归之情。
【小题2】本诗的颔联中“惊”与“待”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许浑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写眼前陵阳的十亩山田靠近茅山石涵村,触动了诗人的怀念之情。 |
B.第二句写诗人非常熟悉石涵村居的风俗,为进一步描写石涵村的做铺垫。 |
C.第五句写石涵村民温暖的春日在岭北采茶的劳动场景,展现村民的勤劳。 |
D.月光下村民渡溪买酒,既写出了清幽的环境,也写出了知足快乐的民风。 |
【小题2】本诗的颔联中“惊”与“待”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着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 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相传是战国时的女子,貌美如仙,爱好歌舞。②梁广:画家,擅画海棠。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这首诗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托物抒情,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
【小题2】诗歌后两联写到“莫愁”“梁广”和“蝴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着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 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相传是战国时的女子,貌美如仙,爱好歌舞。②梁广:画家,擅画海棠。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觞,酒杯;莫愁,女子名,泛指美女;梁广,古时著名画家;丹青,原指绘画所用的两种颜料,后来泛指绘画艺术。 |
B.首联运用拟人手法,春风善解人意,特别眷顾海棠,为海棠花“匀”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摄人魂魄。 |
C.颔联正面描摹,海棠新沾水珠,尘垢涤尽,花色十分光洁鲜艳;盛开的花朵,看上去娇媚动人,含情脉脉。 |
D.颈联刻画了海棠的风韵,就像美人上妆,就像画家笔下美景。尾联中,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流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艳羡蝴蝶可以在海棠花上栖息。 |
【小题2】诗歌后两联写到“莫愁”“梁广”和“蝴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这首诗语言显豁,诗人对自己进行一连串的自责自怪,把自己说得一无可取,说明这次应试失利后他能严格解剖自己。
【小题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中的作用。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多病故人疏”写得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 |
B.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末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 |
C.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 |
D.“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 |
【小题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全诗语言然流畅而又工整,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小题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 |
B.“一岁一枯荣”意思是野草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枯荣”与“荣枯”表意差不多。 |
C.颈联“侵”、“接”二字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突出了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 |
D.尾联意味深长,化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意,表达了看见萋萋芳草而对行游未归人的怀思之情。 |
【小题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