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许浑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写眼前陵阳的十亩山田靠近茅山石涵村,触动了诗人的怀念之情。
B.第二句写诗人非常熟悉石涵村居的风俗,为进一步描写石涵村的做铺垫。
C.第五句写石涵村民温暖的春日在岭北采茶的劳动场景,展现村民的勤劳。
D.月光下村民渡溪买酒,既写出了清幽的环境,也写出了知足快乐的民风。
E. 最后一联融情于景,渲染陵阳秋天的色彩悲凉暗淡,暗示诗人思归之情。
【小题2】本诗的颔联中“惊”与“待”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27 10:17: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遗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贤下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小题3】下列句子中包含的特殊句式与“何陋之有”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B.而今安在哉
C.不拘于时,学于余D.客有吹洞箫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
②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长安秋望

赵 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此诗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鲈鱼正美”:《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④“南冠”“楚囚”:出自《左传》,为囚徒的代称。“南冠”即楚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锺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凄清”二字,既指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的是秋夜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这是作者的名句,杜牧因此称他为“赵倚楼”。
C.颈联运用了拟人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D.尾联既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锺仪的典故委婉抒写胸怀,又用“不归”“空”直抒胸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除尾联的典故外分别借用哪些古诗常用意象来表达这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训练

孝义祖孙

《大唐新语》

唐方庆,武德中为察非掾,太宗深器重之,引与六月同事。方庆辞曰:“臣母老,请归养。”太宗不之逼。贞观中,以为藁城令。孙袭秀,神龙初为监察御史。时武三思诬桓、敬等反,又称袭秀与敬等有谋。至是为侍御史冉祖雍所,辞理竟不屈。或报祖雍云:“适有南使至云,桓、敬已死。”袭秀闻之,泫然流。祖雍曰:“桓彦范国刑宪,今已死矣。祖雍按足下事,意未测,闻其死乃对雍流涕,何也?”袭秀曰:“桓彦范自负刑宪,然与袭秀有,闻其死,岂不伤耶?”祖雍曰:“足下下狱,闻诸弟俱纵酒而无忧色,何也?“袭秀曰:“袭秀何负于国家,但于桓彦范有旧耳。公若尽杀诸弟,不知矣;如独杀袭秀,恐明公不得高枕而卧。”祖雍色动,握其手曰:“请无虑,当活公。”乃善为之辞,得不坐。

(选自《大唐新语·公直》)

(简注)

①武德:唐高祖年号(618—626)  ②察非掾:殿中侍御史。③六月同事:指玄武门之变。武德时,秦王李世民功高权重,威逼太子李建成地位。建成与齐王一起谋害李世民,双方斗争异常激烈。在长孙无忌等人的策划下,李世民先发制人,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晨伏兵玄武门,挟持高祖,并杀了建成和齐王。史称“玄武门之变”。④贞观:唐太宗年号。⑤神龙:唐中宗年号。

(阅读指要)

唐方庆、唐袭秀为祖孙二人,前者为孝而辞官奉母,后者为义而不惜被牵连受罚,祖孙二人一孝一义,的确为当时之楷模。于“孝”“义”之外,又赫然显现着耿直不屈的凛然正气。而李世民的大度和冉祖雍的明智,也令人佩服。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至是为侍御史冉祖雍所(______) (2)袭秀闻之,泫然流(______)
(3)桓彦范国刑宪(______) (4)然与袭秀有(______)
【小题2】下列与“太宗不之逼”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小题3】与“请无虑,当活公”中的“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羞之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商人重利轻别离
D.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雍按足下事,意未测,闻其死乃对雍流涕,何也?
(2)请无虑,当活公。
【小题5】联系文章,概括唐袭秀的人物形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完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鞫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且臣备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玄宗大悦,许以衡轴处之。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太宗用之尽其才,才五十而终。向用稍晚,则无及也。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他日衰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太原,行当召卿。”卒用为相。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
(选自《大唐新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还次蒲州驿    次:经过,路过
B.准法,告事不实 准:依据,按照
C.虽有反坐,此则不然    坐:入罪,定罪
D.卿第往太原    第:副词,只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张循宪以御史出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因请以己官让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C.虽有反坐,此则不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在潦倒失意时仍胸怀大志,从平乡县尉免官归乡,虽住在四周土墙的屋子里但能怡然自得。
B.张循宪向武则天推荐张嘉贞,武则天隔帘同张嘉贞谈话,张嘉贞坦言己见,武则天看到张嘉贞高大英俊,神采出众,第二天就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C.张嘉贞任天平军节度使,有人告发他反叛,经审查无罪状,唐玄守将判告发者的罪,张嘉贞则认为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担心掌握军队的人会生异心,而且会断绝言路。
D.张嘉贞向唐玄宗进言,举唐太守用马周的例子,说明应当及时任用人才,并希望趁自己少壮而得到皇帝任用。后唐玄宗用他为相。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2)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