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小题1】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请以此为出发点简要赏析五、六两句。
【小题2】诗人在表现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时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小题1】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请以此为出发点简要赏析五、六两句。
【小题2】诗人在表现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时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①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②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③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钱起(722?-780),字仲文,中唐“大历十才子”之冠。②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③苍梧:山名,在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舜陵所在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全诗描摹湘灵鼓瑟所奏的苦调清音,这种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舜帝的哀怨和思慕。
【小题2】“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①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②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③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钱起(722?-780),字仲文,中唐“大历十才子”之冠。②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③苍梧:山名,在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舜陵所在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概括题旨,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鼓瑟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
B.“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两句表达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 |
C.“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是诗人想象湘灵弹奏的乐曲同白芷的芳香交织汇合,顺着流水,化作悲风飘过洞庭湖,使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 |
D.本诗摹写音乐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同,都运用了以声摹声的手法来体现音乐的魅力。 |
【小题2】“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宴左氏庄①
杜甫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②不忘。
【注】①此诗为杜甫漫游齐、赵时所写,时间应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之后。②扁舟意:作者曾在二十到二十四岁时游吴越。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全诗取象自然脱俗,叙事极切于情景,工于炼字,语句沉郁顿挫,堪称杜甫早期诗作典范。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夜宴左氏庄①
杜甫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②不忘。
【注】①此诗为杜甫漫游齐、赵时所写,时间应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之后。②扁舟意:作者曾在二十到二十四岁时游吴越。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既点明夜景,又紧承宴事,在林风、纤月的映衬下,悠扬的琴声油然升起,意境超然。 |
B.颔联描绘奇幻夜景:暗水沿着花径流转,春星映带茅椽草堂。不仅雅致非常,而且富有野趣。 |
C.颈联上句检书恬淡虚静,下句看剑引杯挥洒灵动,紧扣诗题,而宾主欢洽之情透在字间。 |
D.尾联写席上杜甫听到有人咏唱吴地歌谣,顿时勾念起自己曾经泛舟游览吴越的美好记忆。 |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
韩愈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ɡ):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即羊踯躅花,春季开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
【小题1】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复杂的心情。整诗显得婉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
【小题2】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复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答张十一
韩愈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ɡ):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即羊踯躅花,春季开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
【小题1】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秋日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感情基调。 |
B.颔联中诗人采用了“纤纤”“艳艳”两个叠词,从形态与色彩上生动描写了筼筜竹、踯躅花繁茂的姿态,也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C.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D.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诗人感觉自己无法报答皇恩,即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表达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
【小题2】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复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埋解和赏析,不正确两项是
【小题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释: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白。③空复情:自多情。【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埋解和赏析,不正确两项是
A.首联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写活了抽象的友情。 |
B.颔联写心情,好像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 |
C.颈联一转,从写心情转移到写景。天色已晚,下起细雨,在这种阴郁、潮湿、幽暗而又寂静的环境和氛围中,愁绪在滋长。 |
D.颈联侧重于视觉,意境与陈与义的《春雨》里 “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两句完全相同。 |
E.尾联为一声长叹,写已明知友人不来,久候友人不至的遗憾和嗔怪之情萦绕在怀。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谒山①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②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注:①谒山:指拜谒名山之意。②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此诗是诗人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联系最后两句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小题3】仿照例句,另写一段感悟人生的话。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或相近。
[例句] 人生何其短暂。在人生的起点站上,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彷徨,去感伤。举起手来,留住年轻,留住我们生命的每一次感动,因为我们不要做时光的奴隶。
谒山①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②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注:①谒山:指拜谒名山之意。②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此诗是诗人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联系最后两句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小题3】仿照例句,另写一段感悟人生的话。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或相近。
[例句] 人生何其短暂。在人生的起点站上,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彷徨,去感伤。举起手来,留住年轻,留住我们生命的每一次感动,因为我们不要做时光的奴隶。
下面《马嵬坡》是李商隐同时代诗人郑畋的诗作,请将其与李诗《马嵬二首》比较,说说二者在立意上有什么不同?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注释:①玄宗回马:指唐玄宗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从四川回长安途中经过马嵬坡的杨贵妃墓。②云雨难忘:指唐玄宗对被赐死的杨贵妃未能忘怀。③日月新:指安史之乱被平定,山河重光。④景阳宫井:指陈后主,在隋兵打进金陵时,他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俘虏。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注释:①玄宗回马:指唐玄宗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从四川回长安途中经过马嵬坡的杨贵妃墓。②云雨难忘:指唐玄宗对被赐死的杨贵妃未能忘怀。③日月新:指安史之乱被平定,山河重光。④景阳宫井:指陈后主,在隋兵打进金陵时,他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俘虏。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小题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小题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②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此诗中指长安一带;五陵:指长安城郊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
③归欤:语出《论语·公冶长》,孔子周游列国,于陈、蔡等国绝粮时感叹:“归欤,归欤!”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望秦川①
[唐]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阔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诗人虽出身士族,但仅任县尉之类的小官,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此诗为诗人晚年离别长安,辞官归隐之前所作。②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此诗中指长安一带;五陵:指长安城郊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
③归欤:语出《论语·公冶长》,孔子周游列国,于陈、蔡等国绝粮时感叹:“归欤,归欤!”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颔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传达出诗人离别时分留恋难舍之意。 |
B.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写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森然凛冽的画面。 |
C.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之境。 |
D.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既写出诗人凄冷的心境,也表达了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强烈不满。 |
E.本诗对秋景的描写极为生动细致,视听结合,既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笔墨简淡,线条清晰,犹如一幅萧疏散淡的山水画卷,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