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名我固当( ) (2)莫能如也 ( )
(3)苟有能反是者 ( ) (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小题3】与“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 B.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
C.梅以曲为美 |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A.故不我若也 | 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
C.而卒以祸 | D.微斯人,吾谁与归 |
A.“歌”、“行”、“引”、“吟”均为古代乐府诗歌体裁,其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如《长恨歌》《兵车行》《李凭箜篌引》《游子吟》。 |
B.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的两大流派;前者作品气势豪迈奔放,意境雄浑开阔,以苏轼、辛弃疾、姜夔为代表。后者作品委婉缠绵,刻工精细,以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为代表。 |
C.汉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
D.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
A.《诗经》和“楚辞”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诗圣”杜甫写了大量有现实主义特色的作品,而“诗仙”李白则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 |
B.“杂剧”是元代流行的戏曲,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牡丹亭》;“传奇”是明清时的戏曲,代表作有汤显祖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 |
C.法国的巴尔扎克创作了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其中有《欧也妮•葛朗台》等;英国的剧作家莎士比亚也是位诗人,他推动了十四行诗的发展。 |
D.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开启了现代主义的先河,他的作品《应和》被称作“象征派的宪章”;而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重要诗作有《当你老了》。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苗发、司空曙均为李益的诗友。【小题1】此诗巧于构思,全诗皆围绕( )二字展开。
【小题2】对作品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借风以寄思情是一种比兴手法,“风”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 |
B.“开门复动竹”是诗人的幻觉,是“临牖思悠哉”的结果。 |
C.以露滴润泽绿苔的清幽环境,渲染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思念。 |
D.诗人的内心活动刻画得十分细微:由惊而思,由思而疑。 |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小题1】从诗句内容看,诗人思家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写出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歌中有一个特写镜头,形象地描写了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请找出这一诗句。
【小题3】三四两句写“思家”独具匠心,请赏析。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①铎:马铃 ②杜陵:长安城南。这里指作者故乡。
【小题1】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小题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晨起”、“客行”点题,“悲故乡”点出诗的主旨所在。 |
B.颈联选取六种典型意象叠加而成,描写出寒冷凄清的早行画面。 |
C.颈联写眼前景色,槲叶、枳花等普通花树具有失灵与地方特色。 |
D.“明”字既写出枳花的花色纯白鲜亮,又暗示此时天色已经大亮。 |
A.《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之首,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他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都参与了古文运动。 |
B.食指,原名郭路生,是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海洋三部曲》等。郁达夫是我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等。 |
C.我国现代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现代作家韩少功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 |
D.《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作者,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曾获得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肖邦故园》作者是波兰作家呀雅·伊瓦什凯维奇。 |
阙题①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影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缺少题目。原有题目因故失落,后人加标“阙题”二字。
【小题1】如果为这首诗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A.山居即兴 | B.咏物寄意 | C.暮春思归 | D.青溪怀古 |
【小题3】就诗中画线的句子,自选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卢汝弼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小题1】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这首诗“语意新奇,韵格超绝”,结合诗歌的第一、第二句,找出生动传神的两个字,并作分析。【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诗题虽名为“怨”,却毫无边怨哀叹之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