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影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缺少题目。原有题目因故失落,后人加标“阙题”二字。
【小题1】如果为这首诗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A.山居即兴B.咏物寄意C.暮春思归D.青溪怀古
【小题2】依据“春与青溪长”,发挥想象,作一段景色描写。(40字以内)
【小题3】就诗中画线的句子,自选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5-02-06 03:30: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1.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歌残:歌声将尽。王气:指王朝的气运。2.景阳:南朝宫名。齐武帝置钟于楼上,宫人闻钟早起妆饰。兵合:兵马会集。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3.石燕:《湘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首句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B.颌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无处可寻。
C.颈联用对比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D.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金陵和洛阳都有群山环绕。“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只剩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
【小题2】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方面很有讲究,请结合中间两联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日:“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碑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碑。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碑烧营卷甲而遁。英日:“公伤矣!且还营。”永日:“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日:“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北史•傅永传》,有删节)
【小题1】以下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南奔    寻:不久
B.洪仲深之而不为报   让:责备
C.自将马步千人,南仙碑 逆:背对
D.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   听:允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永发愤读书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B.永量吴、楚兵好斫营事    引以为流觞曲水
C.深沟固垒,然后图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D.公伤矣!还营。     彼奚适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永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时却不能答对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后来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武之才。
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南齐入侵之敌的心理,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
C.解涡阳之围时,在高聪等人不听从作战意见而导致战败后,傅永没有气馁,而是收拾残兵,利用伏击转败为胜。
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70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2)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旅怀

崔 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小题1】下面对本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近体诗是指形成唐代的格律诗体,又称今体诗,包含绝句、律诗、排律三种,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诗中句数、字数都有严格的限制,本诗就是一首七言律诗。
B.诗的前四句运用“流水、落花、东风、梦、子规、月”等意象,描绘了落花满天的暮春之景,构成清冷孤寂的意境,情与景交融为一体。
C.本诗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每联都有关键词语照应题目,紧紧围绕诗题来写,如首联的“东风”,颔联的“万里”,颈联的“故园”,尾联的“不归”等。本诗在使用的表达技巧方面处处都有精妙之处。
D.尾联诗人说“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意思是只是不想家罢了,要是想回,随时都可以,表明诗人已经释怀,心境陡转,还赞美起了家乡的风景来,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情怀。
E.这首诗,以写景始,以抒情结,意境深婉、情调沉郁;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小题2】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