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吩咐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小题1】这首诗一、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作简要说明。
【小题2】诗中的“断弦”这一细节表现了丰富的内容。请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琵琶行》节选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一二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凄冷之感。
B.第三句描写了离别时的情形:主人下马依依不舍,客人登船即将远行。
C.“管弦”代指音乐,“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弹奏做铺垫。
D.“主人忘归客不发”有力地烘托出琵琶声的美妙动听。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李贺小传

[唐]李商隐

长吉(李贺)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歘②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㶿㶿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③,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规矩法则。②欻:突然。③奉礼太常:唐代官职,从九品上。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
(1)恒小奚奴 (2)如此 (3)之,长吉气绝 (4)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1)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2)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小题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贺写诗善于捕捉灵感,随时记录所见所得,不拘泥规矩约束。
B.太夫人赞同李贺的创作态度,认为唯有呕心沥血才能写出佳作。
C.关于李贺临终前的故事虽然荒诞离奇,但作者却以为真实可信。
D.李贺英年早逝,怀才不遇,本文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感情深挚浓烈,请对其写作特点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秋日众哲馆对竹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小题1】本诗对仗联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1B.2C.3D.4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叠词“萧萧”,生动地突显竹子“凌霜”的神韵美。
B.“异”字,写众哲馆竹色彩不同于三湘竹的变化美。
C.首联写竹傲寒而立,翠绿凌霜,描摹竹林的静态美。
D.颔联写风动起寒声,竹影爬墙,描绘竹林的动态美。
【小题3】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和尾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择师的标准,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圣人无常师”。
B.《琵琶行》中的“行”是古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内容上来说,白居易的《琵琶行》是长篇叙事诗。
C.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D.《高老头》的作者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他用这部作品揭开了他的《人间喜剧》的序幕。金钱与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他作品的中心主题。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原谤

(唐)皮日休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故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万世,乃不在于父。呜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

(注)①祁:大。 ②怨訾(zǐ)恨讟(dú):怨恨诽谤。訾,毁谤。讟:怨恨。 ③蓰倍:好几倍。古代五倍为蓰。  ④吭(háng):喉咙。⑤捽:揪。

【小题1】在方框内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句子更通顺。
【小题2】简析文章画线句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下列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
A.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
B.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
C.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
D.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
【小题4】分析文章开头写天利民、民怨天的作用。
【小题5】评析文章最后三句(“故尧有不慈之毁……”)之间的逻辑性。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小题1】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诗。
【小题2】本诗最后两句采用了 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  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举国上下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小题3】任选一个角度对划线诗句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甲)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乙)古离别
(唐)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①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②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小题1】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写“亭亭画舸”,(乙)诗中写“柳毵毵”,都是借乐景写哀情。
B.(甲)诗第三句感伤哀愁;(乙)诗第三句却刚健有力,一洗伤感情绪,体现了唐人的豪放气度。
C.(甲)(乙)两诗首句都写到了柳,(甲)诗为暗写,(乙)诗为明写。
D.两首诗都写到“酒半酣”,都写出了离别者于半醉半醒之间体味到的别情的无奈。
【小题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别鉴赏(甲)诗的第三、第四句。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小题1】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名我当( ) (2)驼种树 ( )
(3)早缫绪 ( ) (4)故且怠 ( )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活用和“传其事以为官戒”的“传”相同的是( )
A.则其天者而其性得矣B.其肤以验其生枯
C.而木之性以离矣D.又何以蕃吾生而吾性耶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2)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小题5】本文是一篇带有 及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中把郭橐驼和“他植者”进行填一种写作手法),阐述了郭橐驼种树的原理,其种树之理是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又把种树和“官理”进行 (填一种写作手法),得出“养人术”,“养人术”具体指: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③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④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
A.①韩愈②文天祥③杜甫④苏轼
B.①韩愈②范仲淹③杜甫④辛弃疾
C.①欧阳修②范仲淹③屈原④辛弃疾
D.①欧阳修②文天祥③屈原④苏轼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