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野老①
(唐)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②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③?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1)此诗写于上元元年,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2)澄潭:指百花潭,是草堂南面的水域。(3)琴台:司马相如当垆卖酒的地方,这里代指成都。
【小题1】野老原意是“田野之人”,诗中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3】请结合诗句,评析这首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野老①
(唐)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②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③?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1)此诗写于上元元年,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2)澄潭:指百花潭,是草堂南面的水域。(3)琴台:司马相如当垆卖酒的地方,这里代指成都。
【小题1】野老原意是“田野之人”,诗中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柴门不正”写出了草舍的寒酸简陋。 |
B.“贾客船”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路”。 |
C.“片云”用于自喻,意谓浮云般漂泊。 |
D.“王师”句感叹“东郡”至今未光复。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小题1】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小题2】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小题1】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小题2】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牧,字牧之,晚唐文学家,有《樊川集》。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
C.豪放派词作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情感多是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
D.辛弃疾,字易安,号稼轩,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小题4)(小题4)把文中嘲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
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
A.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
B.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
C.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根据古人的名与字的相关原则,下列对古代名人名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字平子。“衡”与“平”意思相同。 |
B.颜真卿,字清臣。“卿”与“臣”意思相同。 |
C.韩愈,字退之。“愈”与“退”意思相反。 |
D.王安石,字介甫。“石”与“甫”意思相反。 |
下列诗句所写的植物依次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①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A.菊花、荷花、梧桐、梅花 |
B.菊花、梅花、杨柳、桂花 |
C.梅花、水仙、杨柳、荷花 |
D.梅花、菊花、水仙、桂花 |
下列作家作品依次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稼轩长短句》 ②《樊川文集》
③《范文正公文集》 ④《嘉佑集》
①稼轩长短句》 ②《樊川文集》
③《范文正公文集》 ④《嘉佑集》
A.辛弃疾、王维、范仲淹、苏轼 |
B.李清照、杜牧、范成大、苏洵 |
C.辛弃疾、杜牧、范仲淹、苏洵 |
D.李清照、王维、范成大、苏轼 |
写出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
(1)功在朝迁,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2)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与北宋争传,中原雄视无他争;看滚滚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3)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间,尚爱绿杨行不足
(4)篇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功在朝迁,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2)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与北宋争传,中原雄视无他争;看滚滚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3)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间,尚爱绿杨行不足
(4)篇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作家作品依次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稼轩长短句》 ②《樊川文集》 ③《范文正公文集》 ④《嘉佑集》
①《稼轩长短句》 ②《樊川文集》 ③《范文正公文集》 ④《嘉佑集》
A.辛弃疾王维范仲淹苏轼 |
B.李清照杜牧范成大苏洵 |
C.辛弃疾杜牧范仲淹苏洵 |
D.李清照王维范成大苏轼 |
下列诗句所写的植物依次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①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A.菊花荷花梧桐梅花 | B.菊花梅花杨柳桂花 |
C.梅花水仙杨柳荷花 | D.梅花菊花水仙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