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中圣:指醉酒之意。三国徐邈最爱饮酒,把清酒叫做圣人。【小题1】借助律诗常识,说说颔联中的“红颜”是指
【小题2】孟浩然的“风流”主要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结合诗歌内容,赏析本诗抒情方式上的特点。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
B.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该剧与《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
C.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束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 |
D.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感伤诗,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卖炭翁》等。 |
A.《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人。唐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死在柳州刺史任上,所以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为人刚直,敢于诤谏。他是当时文坛的著名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使北宋文坛盛极一时,且影响于后世。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的先河。 |
D.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文风深受《战国策》影响,议论明畅,笔势雄健,善于雄辩。有《嘉祐集》传世。散文代表作《过秦论》。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塞外寒苦,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人运用对偶的句式,拟人化的手法,将“一水”“两山”转化为富于生命情感的亲切对象,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借代的手法,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一振。 |
D.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设问,又是比喻,以景物喻愁思,显示出闲愁之多。 |
袁家渴记①
柳宗元
①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②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②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③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③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④水石。
④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⑤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注)①本文写于柳宗元贬谪永州以后。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袁家渴(hé):水名。②百家濑(lài):水名。③间厕:交错夹杂。④轇轕(jiāo ɡé):交错纠缠貌。
【小题1】请概括第①段段意。【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船行水上,无路可行,自然穷困。 |
B.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画面。 |
C.舟行无路,显示袁家渴山多水少。 |
D.句式整齐,气势沛然,总括上文。 |
【小题4】简析本文写作意图。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小题1】诗的颈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小题2】对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小题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小题2】(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③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④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A.周瑜刘邦孔明项羽 | B.周瑜项羽孔明刘邦 |
C.孔明刘邦周瑜项羽 | D.孔明项羽周瑜刘邦 |
A.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同船做生意时被强盗杀害,并且被抢走全部金银绸缎,谢小娥跳入江中后才得以幸免。 |
B.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遇害后托梦给谢小娥,用谜语的形式告诉她凶手的名字,但小娥自己解不出谜底,不知道谁是凶手。 |
C.女扮男装的谢小娥,利用做雇工的机会到处寻找凶手,在偶然应招雇工时找到了谋害自己父亲的凶手。 |
D.善于掌握时机,等仇敌二人都醉睡后才下手,先杀死杀父仇人,继而擒获杀夫仇人,这些都表现出谢小娥的机智、缜密、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