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电功和电功率
- + 简单机械
- 杠杆及其五要素
- 简单机械与功的综合题
- 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
-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 杠杆的应用
-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 力臂的画法
- 杠杆的分类
- 杠杆的平衡条件
- 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 机械效率的计算
- 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 机械效率
-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 斜面及其工作特点
- 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 功和能
- 机械能
- 内能
- 核能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小明用一轻质杠杆自制简易密度秤的过程中,在A端的空桶内分别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体,改变物体M悬挂点B的位置,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M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下列关于密度秤制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体积相同 ![]() | B.秤的刻度值向右越来越大 |
C.悬点O适当右移,秤的量程会增大 | D.增大M的质量,秤的量程会增大 |
“辽宁舰”服役,圆了中国航母梦。如图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

(1)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轮为_____________(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
(2)气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___________,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这时从能量转化角度讲,相当于内燃机的____________冲程。

(1)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轮为_____________(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
(2)气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___________,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这时从能量转化角度讲,相当于内燃机的____________冲程。
小华和他的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人以600N的力向下拉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的一端,10秒钟绳子下端移动了1.5m,重物上升0.5m,已知该动滑轮的重力为540N(g取10N/kg)。

(1)画出小华兴趣小组所用滑轮组的绕线情况。(________)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_______
(3)被吊起重物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

(1)画出小华兴趣小组所用滑轮组的绕线情况。(________)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_______
(3)被吊起重物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
如图,OAB是杠杆,OA与BA垂直,在OA的中点挂一个10N的重物,加在B点的动力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则()


A.该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 | B.作用点在B点的最小动力小于5N |
C.该杠杆一定是费力杠杆![]() | D.作用点在B点的最小动力等于5N |
如图,重600N的物体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3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功率为________W,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 

小航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他把杠杆固定在支点上后,观察到杠杆左端下沉,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航根据下图甲做了3组实验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为了证明他的结论是错误的,应该进行操作是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航同学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他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处于平衡状态,准确测出力与力臂大小,不能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其原因是:_______
(1)他把杠杆固定在支点上后,观察到杠杆左端下沉,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航根据下图甲做了3组实验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为了证明他的结论是错误的,应该进行操作是_____
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
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
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
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




(3)实验结束后,小航同学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他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处于平衡状态,准确测出力与力臂大小,不能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其原因是:_______
如图甲,有一轻质杆,左右各挂由同种金属制成、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的实心物块后恰好水平平衡。

(1)求左右悬挂点到支点O的距离L1与L2之比____________。
(2)将两物分别浸没于水中(如图乙),杆将会____________(选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或“仍然平衡”)。

(1)求左右悬挂点到支点O的距离L1与L2之比____________。
(2)将两物分别浸没于水中(如图乙),杆将会____________(选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或“仍然平衡”)。
下面是国王与阿基米德的一段精彩对话。国王说:“我想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随便移动任何重量的东西。”阿基米德说:“我不仅可以移动任何重量的东西,我还可以撬动地球。”请你说出阿基米德应用的原理和实现撬动地球的条件。
质量为6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使物体以0.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其示数为3N,不计绳子的伸长和滑轮组内部的摩擦(g取10N/kg),则( )


A.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6N |
B.水平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是3N |
C.在2s内拉力F做功1.2J |
D.在2s内拉力F的功率是1.8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