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电功和电功率
- + 简单机械
- 杠杆及其五要素
- 简单机械与功的综合题
- 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
-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 杠杆的应用
-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 力臂的画法
- 杠杆的分类
- 杠杆的平衡条件
- 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 机械效率的计算
- 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 机械效率
-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 斜面及其工作特点
- 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 功和能
- 机械能
- 内能
- 核能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有一根均匀铁棒,长为L,OA=2L/5,重力G=900N,为了不使这根铁棒的B端下沉,所需外力F至少应为_____N,若F的方向不变,微微抬起这根铁棒的B端,所需外力F′应为_____N。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

(1)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甲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_____m。
(2)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_____。
(3)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F2、F3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_____。(F1、F2、F3的力臂分别用L1、L2、L3表示)

(1)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甲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_____m。
(2)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_____。
A.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
B.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
C.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 |
D.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
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
B.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
C.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
D.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
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500N的物体G,滑轮重40N,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且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起向上的力F应是(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


A.270N | B.360N | C.540N | D.720N |
如图甲是小红“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红沿竖直方向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10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若每个物块重2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
(2)小红做完实验,通过和其他小组交流,了解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有关系,接着她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乙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N。

(1)实验时小红沿竖直方向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10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若每个物块重2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
(2)小红做完实验,通过和其他小组交流,了解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有关系,接着她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乙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N。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F=1000N的力拉绳子自由端,货物A以0.1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10s,整个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求:

(1)货物A在10s内移动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平地面对货物A的摩擦力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

(1)货物A在10s内移动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平地面对货物A的摩擦力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F=50N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200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80N,假如在5s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0.6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 )


A.拉力F做功为30J |
B.物体重力做功为120J |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W |
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60% |
如图所示,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不计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


A.F3<F1<F2 | B.F1<F2<F3 |
C.F2<F1<F3 | D.F3<F2<F1 |
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每个滑轮质量相同,用它们将重为G1、G2的货物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
B.若G1=G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
C.若G1=G2,则拉力F1与F2所做的总功相等 |
D.若G1=G2,则甲、乙滑轮组所做的额外功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