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 物态变化
- 熔化与熔化现象
- 凝固与凝固现象
- 熔点和凝固点
-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 沸腾及沸腾条件
-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 蒸发及其现象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液化及液化现象
-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 水的三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高山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_____,且普通锅的气密性不好,锅内气压受外界气压影响,从而使水的沸点______(填“低于”、“高于”、“等于”)100℃。
(1)第一次向世人证明大气压存在而且值很大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实验,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_________帕,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2)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在西部高原的人们烹饪食物往往是采用炒、烤等方式制作,较少用煮的方式,这是由于高原地区的大气压较__________,水的沸点较__________的缘故。
(2)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在西部高原的人们烹饪食物往往是采用炒、烤等方式制作,较少用煮的方式,这是由于高原地区的大气压较__________,水的沸点较__________的缘故。
夏季炎热的午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勤劳的环卫工人驾驶着洒水车以1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美丽的杭州西湖大道上,水不停的洒在地上,给人清凉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洒水车在行驶过程中动能始终保持不变 |
B.洒水车在行驶过程中势能始终保持不变 |
C.轻柔的音乐给人以美的感觉,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
D.水不停的洒在地上,给人清凉的感觉,这是因为水蒸发要吸收热量 |
如图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
C.能量转化情况与压缩气体做功过程相同 |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
不久前,余杭区某镇初中学生刘某家买了一个新的高压锅。刘某测得这个锅盖直径为24厘米,高压锅的安全阀的质量为121克,排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1毫米2,如果用它煮水消毒,根据下面的沸点与压强关系的表格,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个高压锅内水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当时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g取10N/kg)
T/℃ | 90 | 100 | 105 | 105 | 110 | 112 | 114 | 116 | 118 | 120 | 122 | 124 | 126 | 128 | 130 |
P/千帕 | 70 | 101 | 121 | 121 | 143 | 154 | 163 | 175 | 187 | 199 | 211 | 226 | 239 | 258 | 270 |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
B.烧开水时,看到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都要放热 |
D.打开香水瓶后远远地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科学知识中,错误的是()
A.做饭时打开锅盖看到有白雾,白雾是锅里的水汽化产生的。 |
B.煮饺子时,饺子刚入锅时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煮熟时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 |
C.切肉前先磨刀,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
D.在客厅就闻到厨房饭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古代,人们就察觉到城市暖于郊区。下列不是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热量 |
B.城市以水泥、砂石为主,它们的比热较小 |
C.城市水面小,水蒸发吸热少 |
D.由于人口密集,城市上空紫外线强于郊区上空 |
下列对图1~4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1: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
B.图2: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冰棍,表面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
C.图3: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
D.图4: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