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物态中某一状态下分子的排列方式,下列有关论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需要放热
B.物质由乙到丙的变化叫做汽化
C.樟脑丸变小了是由甲到丙的变化
D.霜的形成是由丙到甲的变化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冬天寒冷的哈尔滨某日气温达-25,松花江江面上结成厚厚的冰。那么冰与水的交界处,冰的温度是
(  )
A.-25℃
B.0℃
C.4℃
D.无法判断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物态中某一状态下的分子排列方式。与图丁中自然现象的形成相对应的分子排列变化是(   )
A.甲→乙B.乙→丙
C.丙→甲D.乙→甲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干冰变小B.霜的形成
C.干手器将手吹干D.冰雪融化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魔术一直是很神秘的一项艺术,关于魔术有下列猜想:①果汁消失是因为纸杯中有夹层并有吸水物质。②纸牌的秘密是运用手法快速替换两副相同纸牌。③硬币穿玻璃是因为分了间存在空隙。④手臂穿过玻璃是因为玻璃的熔化和凝固。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有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升华现象
B.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的过程要放热,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形成露珠的过程要吸热,是液化现象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变“模糊”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开始消融B.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
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D.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生活中的“小水珠”属于熔化形成的是( )
A.B.C.D.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品牌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日行灯的反光碗上面部分就开始发白,影响反光效果。

(1)初步探究
(猜想)日行灯工作时的高温使反光碗表面物质熔化后变白。
(查阅资料)反光碗材料为表面镀铬的团状模塑料,它的耐热性比一般工程塑料好,热变形温度为200~280℃,可长期在130℃下使用。铬的熔点为l800℃。
(实验)该灯正常工作时,每20min测一次反光碗发白处附近的温度,发现温度逐渐升高,3h后保持在75℃左右。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评价)上述获取的证据能否支持猜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探究
(观察)发现灯座的焊接点附近有松香残迹。
(查阅资料)松香外观为淡黄色至淡棕色(粉末为白色),有松节油气味,密度1.06~1.09/cm3,软化点72~76℃,沸点约300℃,加热后能挥发,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提出假设)反光碗上面部分发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制定方案)发白处用_________________来清洗,使它溶解。
(实验)按制定方案清洗,表面的白色同体溶解,反光碗重新变得光亮。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