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 物态变化
- 熔化与熔化现象
- 凝固与凝固现象
- 熔点和凝固点
-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 沸腾及沸腾条件
-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 蒸发及其现象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液化及液化现象
-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 水的三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 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加热时需要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两只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出现。用手摸两块玻璃片,发现装___________(选填“沙子”或“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加热时需要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两只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出现。用手摸两块玻璃片,发现装___________(选填“沙子”或“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标准大气压下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右上图中的a线所示。

(1)在图中标出水的沸点温度。
(2)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请在图中画出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并用b标明。

(1)在图中标出水的沸点温度。
(2)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请在图中画出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并用b标明。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A.春天来到,积雪融化 |
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
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
2011年12月,漂阳首创“移栽油菜稻草全量还田”栽种技术,收割完稻子、栽下油菜苗之后,农民把脱粒后的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如图所示。对该栽种技术优点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白天,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结 |
B.白天,防止地表风直接刮向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结 |
C.白天,发挥稻草的遮光功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 |
D.夜晚,发挥稻草的导热功能为土壤保温,避免油菜受冻害 |
下表是1千克晶体在吸热过程中从固态变到气态的实验数据记录表。由表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态物质的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其中

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乙物质在第14min时处于_____________状态,凝固过程共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min.

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乙物质在第14min时处于_____________状态,凝固过程共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min.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图1如示:

(1)根据以上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_.
(2)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___℃,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沦 ②减小实验误差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温度/℃ | 9l | 93 | 95 | 97 | 99 | 99 | 99 | 99 | 99 | … |
(1)根据以上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_.
(2)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___℃,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沦 ②减小实验误差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1) 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本实验运用了_____________记录法。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水的温度/℃ | 90 | 92 | 94 | | 98 | 98 | 98 | 98 | 98 |
(1) 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本实验运用了_____________记录法。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

在三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它们的水温分别是25℃、45℃、60℃,在杯口同时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C杯的水温为()


A.25℃ |
B.45℃ |
C.60℃ |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沸腾而除去其中的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为此,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
A.增加容器内气压,使沸点低于80℃ |
B.降低容器内气压,使沸点低于80℃ |
C.用微火缓慢加热,使沸点低于80℃ |
D.在高压锅内进行,让水分跑掉而把抗菌素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