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把火柴迅速从水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处的气压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烧瓶内水的沸点高于100℃
B.水蒸气从加热的铜管喷出后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C.乙处水蒸气对火柴头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D.把火柴迅速从水蒸气中移开,使火柴头能与氧气充分接触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锅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锅底隔离,如图所示。长时间加热,大锅内的水不断减少,但盅内的汤几乎没有减少,美昧的“炖汤”就这样“炖成”。(已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1)锅盖与锅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白气”,这是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
(2)请解释加热时为什么大锅内的水会不断减少,但盅内的汤几乎没有减少,原因是: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会发黄变焦,这说明
A.油放出的热比水多B.油中有致黄致焦的物质
C.油的沸点比水高D.油比水传热性能好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在玻璃瓶甲中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其位置,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水槽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时
A.甲瓶内水温达到100℃,乙瓶内水温达不到100℃
B.甲瓶内的水沸腾,乙瓶内的水不沸腾
C.甲瓶内的水不沸腾,乙瓶内的水沸腾
D.甲、乙瓶中的水都不会沸腾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舌尖上的中国》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美食。炖、煮、炸、蒸等都是常用的烹调方法。

(1)“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
(2)将面条放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煮焦,这是由于______,而把油条放在油中炸,则会发黄,这是由于______:高压锅比普通锅煮食物容易熟,可能是因为______升高导致液体的沸点升高了。
(3)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的水蒸气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学过物态变化后,我们理解了各类现象的变化关系,那么下图属于沸腾现象的是__________,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还有课本中神秘的干冰的“胡须”,请解释形成过程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在某次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将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图像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甲是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水烧沸过程中温度变化图像
B.乙是随着温度升高,所有固体的溶解能力变化图像
C.丙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图像
D.丁是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图像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生活中常用瓷碗炖食物,碗与锅底不直接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里的汤一定()
A.会沸腾但慢一点
B.和锅里的水同时沸腾
C.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D.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图1~4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1: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B.图2: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冰棍,表面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图3: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D.图4: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形成的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