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秋兴八首(其二)
杜 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注)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八月槎:据民间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海边居民每年八月看到有浮槎(水上木排)来去,于是准备许多干粮,乘槎而去,以为到时又可乘槎回来。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

杜 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楮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①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②褚公:初唐褚遂良,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其二)
杜 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①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触怒唐肃宗而被疏远。
这首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境况?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唐人诗句“千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作者和句中人物分别是谁?
A.白居易、杨贵妃B.李商隐、武则天
C.李贺、嫦娥D.杜甫、王昭君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B.贺知章、杜甫C.贾岛、杜甫D.孟郊、陆游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中的“杜郎”是指谁?
A.杜甫B.杜牧C.杜荀鹤D.李白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对哪位诗人的最好评价?
A.范仲淹B.辛弃疾C.陆游D.杜甫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号称“李杜”,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李白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贾宝玉声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种偏激的思想既反映了他作为贵公子的生活情调,又表现了他虽然幼稚、却很执著的清高脱俗的意识。
B.李白与杜甫齐名,杜甫曾经说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贺知章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C.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咏怀古迹》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D.《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在整个作品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高老头的悲剧促成了他性格的形成,其他人的故事也主要围绕他性格的形成而展开,如伏脱冷对拉斯蒂涅进行赤裸的教唆。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句子。
(1)昆山玉碎凤凰叫, ________________。……女娲炼石补天处, ______。 (《李凭箜篌引》)
(2) 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________________。(《蜀相》)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
(5)登高是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登高,能开阔视野,易触发诗情。杜甫登高,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萧瑟气势;王勃登高,俯瞰到“闾阎扑地,钟鸣鼎食 之家;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轴”的富庶繁荣。李白登高,体验到“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的艰险,荀子更是从登高中细细品味到人生的哲理:  “ 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当前题号:10 | 题型:句子默写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