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汾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两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列对《公安县怀古》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表达的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代诗歌阅读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小题1】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1),武陵(1)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3)尽生?
(选自《全唐诗》)
【注】①胡骑中宵堪北走:此句引晋代名将刘琨奏胡笳退敌之事;胡骑北走,言胡兵闻笛声而起乡思。②武陵:后汉马援南征武陵,曾作笛曲《武陵深》,此处借以寄托羁旅漂泊之感。③却:反倒、反而。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扣题起兴,“巧作”两字写吹笛者吹笛技巧高妙,统率全篇。
B.“律吕”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用于校正乐律的器具,此处指笛音。
C.颔联承首句“风月”二字写风送笛声,关山月明之景,景中含情。
D.尾联用反问手法抒发韶光易逝、年华空老的悲切之情,情中见景。
E. 全诗巧用典故,多方铺垫,反复渲染,有慷慨悲凉、沉郁顿挫之感。
【小题2】本诗与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加以比较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曹禺,1910年出生,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者,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在即将完成大学生活时,创作了《日出》取得巨大的成功,后来又创作了《雷雨》,一举成名。代表作《北京人》《原野》。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称杜工部、杜拾遗,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新乐府写作,代表作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三吏”“三别”。
C.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后主,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虞美人》是李煜被俘后写成的,“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子。因李煜填此词,又名“一江春水”。
D.李清照,号幼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成就最高者。主张“词别是一家”,写有《词论》《金石录后续》,结集为《漱玉词》。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 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 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E. 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E. 全诗可谓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小题2】任选两联赏析诗人是如何感秋寄情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 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①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②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好十年。③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独宿”二字是诗眼。诗人“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
B.“关塞萧条行路难”一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思家忆亲之情有增无已,因为当时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C.后两联写乡书阔绝,归路艰难;诗人官场失意,于是借栖幕府,表达“独宿”伤感的心情。
D.尾联照应首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而苦闷。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漂泊辗转,诗风沉郁。
E. 末句用典,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的鹪鹩鸟,用一个“安”字,是诗人的自我安慰,流露出心灵的安宁。
【小题2】试简析“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小题1】结合诗句,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A.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并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请。
B.“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充分表达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C.此诗隐隐地表现了杜甫对未来的生活的担忧,关注国家的战事,渴望国家的统一,安定。
D.此诗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差别不落套于写“凄凄  ”之情的俗套诗的上乘之作。
E. 杜甫借用“老莱衣”的典故,可见其渴望年老时能享天伦之乐,表述了杜甫“百善孝为先”之思想能孝敬父母是诗人最大的追求。
【小题2】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登高》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试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亦称杜工部。他的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__________  ” 。他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三吏:《 》、《 》、《 》三别:《 》、《 》、《 》。
当前题号:10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